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舆情频道>排行榜>

2013年11月份深圳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2013年11月份深圳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网舆情工作室在2013年11月份当中,总共关注到与深圳有关的舆情事件102个。现根据传播面、影响力,从中筛选出热点事件11个,通过专家点评和民意调查,形成本期的“深圳市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舆情最先爆发是因为有利益相关方把停课事件发上微博,企图博得同情,并通过网络把事件推出去,引起公众关注。教育部门被动回应,没有主动应对舆情,发声是因为媒体关注到了此事,媒体采访时才发出自己的声音,此时已经过去了两天时间。应对能力比较差,媒体采访被动回应,也只是在态度上强硬,在事件上缺乏事实和细节支撑,缺乏透明度,漏洞也多。

——杨大正 省内新闻媒体从业者

处置的正确并不代表应对舆情的方式、方法正确,在网络上出现扭曲真相的帖子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公众说明真相。如果听之任之,停课的组织者不仅是绑架学生,而且还会绑架舆论,造成学生、家长与政府部门的对立。

——李鸿文 本市媒体从业者

有关当事人在网上反映事件,千余名学生停课,政府却在两天内没有任何反应,足见并不重视。事件发生之后,也只被动应对媒体采访,丝毫不在意舆情。

——南云楼 本市民间研究机构人士

此事不乏利益博弈的意味。相关政府部门这次关于停课的回应,还是很有力、很到位的。任何单位都不可以拿学生作为博弈的筹码。主要问题,一是反应速度还是显得慢了一些,尤其是,舆情反应速度没有跟上处理事件的节奏;二是对于停课背后的根本问题,讲得还不够清楚。

——朱克奇 本市广电集团评论员

[责任编辑:黄成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