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翻!深圳推出珍稀动植物灯雕科普展
2022-08-07 10:16
来源: 读特

萌翻!深圳推出珍稀动植物灯雕科普展

人工智能朗读:

8月6日晚,在新洲河碧道的益田跨河桥长廊,市民正在参观福田区珍稀动植物灯雕作品中的豹猫。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实习生 李秉蓉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通讯员 黄继业 黄王和黑脸琵鹭合个影,好奇豹猫为何长得像小老虎,还可以看看浅海盐滩上的秋茄、木榄长成什么样。近日,在福田新洲河碧道的益田跨河桥长廊上,一组珍稀动植物灯雕景观成为小朋友暑假的最爱,也成为市民家庭夜游的网红打卡点。

8件作品再现珍稀世界

本组珍稀动植物灯雕是福田区生态部门推出的生物多样性科普作品,采用光声电等专业技术制作,与活体标本神形高度相似,一经推出即受到青少年和市民的喜爱。灯雕作品创作原形均为福田区生态保护空间的珍稀动物和植物,有的栖息在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的生长在梅林水库水源保护区。这些珍稀动植物是福田区生态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们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因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定限制,市民难得一见。来自附近益田村的市民孙女士说,这次灯雕作品集中展出福田珍稀动物和植物的形态,小孙子已经来了好几次,来了就不肯走。灯雕进碧道,让孩子们有了与本地珍稀动植物亲密见面的机会。

这组灯雕包括8件珍稀动植物复制作品,动物灯雕为黑脸琵鹭、欧亚水獭、黑鹳、豹猫,植物灯雕为仙湖苏铁、木榄、秋茄、榕树。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福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动植物长期在福田的生态环境中栖息活动,他们的成长或回归也见证了福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例如,水獭,学名欧亚水獭,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该动物因为福田红树林生态环境优化,重新回到市民的视线。2020年10月,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记录到水獭影像,这是时隔10年后水獭“重现”深圳湾,意味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已逐渐恢复完整健康。

灯雕展出的黑脸琵鹭,又名小琵鹭、黑面鹭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据统计,每年冬季约400余只黑脸琵鹭迁徙至深圳湾越冬,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共同组成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黑脸琵鹭全球第三大栖息地,堪称东半球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和“加油站”。

总部城区相伴绿水青山

本次灯雕展出的仙湖苏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恐龙时代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该仙湖苏铁灯雕标本来源地为梅林水库水源保护区内的仙湖苏铁自然保护区,这是深圳市设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小区。通过持续多年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持续开展生境优化和种群扩大等措施,濒临灭绝的仙湖苏铁种群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截至2021年,保护小区内分布的野生仙湖苏铁合计超4800株,占全球数量70%以上。

福田中心城区是总部经济的发达城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营造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近年福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构建“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生态和谐家园。珍稀动植物较多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多了一双双生态“天眼”。该区扩大辖区范围海洋垃圾监测范围,推广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强化海洋垃圾源头管控,推动岸滩常态化清理,以“海上环卫”营造生态家园。福田区优化完善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夯实“四带八片多廊”的生态空间格局,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以低扰动、轻建设的方式,推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福田区实施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结合碧道建设,推进河流型人工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推动河道生态化改造,恢复河流自然形态,提高生态岸线比例,营造多样化河内栖息地。

附表:福田生态灯雕8种珍稀动植物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