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面向2035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01-25 14:5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面向2035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人工智能朗读:

大鹏新区建成的深圳首条“生态廊道”。

近年来,为保育独特的自然山海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断创新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新模式:底线管控,本着“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筑牢生态保护底线,努力为子孙后代守护好优越的自然本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全要素自然资源,强化自然与城市相互交融的风貌特色,打造“一脊一带十八廊”生态休憩骨架,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营造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生态游憩网络,实现生态价值和城市价值的融合;森林入城,营造“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意向,探索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加大“森林城市”建设力度,努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都市田园,创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坚持最严、最优、最好,探索编制都市田园规划,充分发挥耕地的科技、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构建“大城大田、大密大疏”的有机空间,让城里人学会种田、让农田成为城市“绿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020年8月,南头古城南北街重新开放。历经“微改造”打磨,南头古城具岭南文化特色的老民居修旧如旧,凸显古城底蕴;按照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打造,融合当代艺术和科技,集文创精品零售、传统特色餐饮、新式休闲配套、人文生活居所四大业态的街区,焕新古城人文生活方式。

塑造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风貌,2020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制定印发了《深圳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完成全市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公布了两批共73处历史建筑及第一批26处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推进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工作,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双年展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沙井“清平古墟”、坪山“南中学堂”等多处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积极探索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历史保护模式,出台了城市更新中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奖励政策,鼓励利用市场资金、技术和运营管理优势,盘活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南头古城、清平古墟等7个城中村有机更新试点工作已渐入佳境,为全市树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的标杆,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