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集中多项“世界首次”“中国首创”高科技
2021-01-08 07:4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中通道集中多项“世界首次”“中国首创”高科技

人工智能朗读: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

集中多项“世界首次”高科技

很少有一个工程,从酝酿到前期规划,再到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如此引人注目。深中通道一出生就注定了它非凡的历程。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是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项目全长约24公里,主要由长6.8公里的特长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桥,主跨580米中山大桥,长约13公里非通航孔桥,东、西人工岛以及深圳机场枢纽(地下部分),万顷沙(部分工程),横门枢纽(部分工程)3处互通立交、1处综合管理处、1处养护救援区等关键构造物组成。采用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项目总概算约446.9亿元,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通道,以建成世界一流可持续跨海通道工程、创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为目标,肩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光荣使命。当然,它的工程难度也是前所未有。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介绍,深中通道从设计方案开始,就面临了诸多难题,例如“8车道特长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方案,生产的全产业链缺乏工程经验,完全靠自主创新研发摸索。“我们的专利技术标准,在深中通道建成以后,将会填补国内在技术方面的空白,形成中国标准。”

如今,它身上已集中多项“世界首次”“中国首创”高科技:世界首次应用八车道钢壳混凝土的沉管隧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及标准;经3年研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壳沉管隧道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全产业链空白;世界首创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作业方式,实现了世界海工领域的一次跨越,标志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进入智能化时代,也将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每一个工程节点,每一个沉管对接,都是焦点。一步步走来,深中通道岛隧工程沉管隧道至此沉放已达948.5米,东人工岛正加紧筑岛回填砂和E匝道围护结构施工;堰筑段东端正加紧F/G匝道主体结构施工,西端正加紧6个结构段顶板施工,全力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桥梁工程方面,伶仃洋大桥及中山大桥等正在进行主塔施工。深中通道已初见雏形。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