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3月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2月29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其中,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两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盘古气象大模型的三维神经网络结构天气预报是国际科学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近些年使用传统方法提升预报水平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田奇、毕恺峰、谢凌曦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一种适配地球坐标系统的三维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处理天气数据中的复杂过程,成功实现了精准的中期天气预报。盘古气象大模型仅需10秒即可完成全球7天重要气象要素的预报,计算速度较数值方法提升1万倍以上。该研究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解决天气预报问题上的突破。
目前超导量子比特的错误率离实用化还相差十多个数量级,需要进行量子纠错以构建错误率更低的逻辑量子线路。然而,传统的量子纠错过程通常会不可避免地引入新的错误,使得量子纠错面临“越纠越错”的尴尬局面。如何使编码保护的逻辑量子比特的寿命超过体系中最佳物理量子比特,超越盈亏平衡点,是衡量量子纠错是否有效的关键判据。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的带领下,超导实验室的徐源研究员研究小组联合福州大学郑仕标教授、清华大学孙麓岩教授等团队攻坚克难,在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纠错领域一举取得了突破性重大实验进展——团队通过对微波腔中的离散变量光子量子比特进行实时反馈校正,证明了超过QEC(量子误差矫正)的盈亏平衡点,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主动的重复错误探测和纠错过程实现延长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超越盈亏平衡点16%,展示了量子纠错的优越性,表明了硬件高效的离散变量编码在容错量子计算中的潜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
●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