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2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2月18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多位省直部门负责人发言,展望各领域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计划,不少经济民生热点成为关注焦点。
将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清单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发言中表示,新的一年,广东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化布局,构建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廊”的创新格局。抓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联合香港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
目前国家在我省布局大科学装置10个、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2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艾学峰透露,今年广东将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清单,推动“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积极探索在大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沿途下蛋”,服务产业发展。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今明两年将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80万个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广东以2024年1号文发布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系统部署教育“八大工程”,凸显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
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发言时表示,今明两年广东将新增公办学位学前教育13万个、义务教育80万个、普通高中13万个。安排43.5亿元推进高等教育“冲补强”,争取新增3-4所优质本科高校、1-2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3-4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
朱孔军介绍,今年广东将深入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长基计划”,加快培养集成电路、工业软件、涉外法治等各类战略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力争新增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左右、转化创新成果2000项以上。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培育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7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设立,吸引集聚更多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
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店小二”
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4年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入库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双双超过7万家,企业创新活跃成为广东经济的特色长板。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发言时表示,今年广东将聚焦产品研发“根技术”,实施基础研究10年“卓粤”计划,增加源头技术供给,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芯片、软件、显示装备、新型储能、海洋科技等领域实施一批旗舰项目,在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全球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助力“硬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更加鼓足服务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干劲、热情。”龚国平说,企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让“尊重企业家”成为共识,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店小二”,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任务,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如鱼得水”的最佳创新创业环境。
2024年推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2023年,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发言时表示,今年广东将坚持制造业当家,既抓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抓电子信息、汽车、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做强争先,抓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成群组链,更需在6G、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大胆闯、放手拼,发展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银发经济,壮大新质生产力,助力“百千万工程”,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实筑牢。
涂高坤透露,2024年将推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合理增长筑厚经济底板。出台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打造美誉度高的产品矩阵。全力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向制造业倾斜配置,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制造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