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焕新颜——走进西藏看新魅力新动力新活力
2023-09-11 08:1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雪域高原焕新颜——走进西藏看新魅力新动力新活力

人工智能朗读:

74d282b9-01af-4c38-8238-e2d4c73460e2.jpg.jpg

从拉萨南山公园远眺布达拉宫。

30ba5f6a-4736-4daf-91af-2c2bd79f4ab8.jpg.jpg

采访团在日喀则市非遗展示中心内参观采访。

ce73c201-1a86-4e8c-b3c3-81a29c055720.jpg.jpg

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的蔬菜大棚内瓜果飘香。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11日讯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甘霖)提起西藏,很多人想到的颜色,几乎都是白色。

没错,这里是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常年白雪皑皑的雪山、巍峨的珠穆朗玛峰,是大美西藏最为人所熟悉的地标名片;这里常年日照充足,空气质量优良,是离白云最近的地方;还有,圣洁的哈达,也是白色的。

9月3日至9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西藏日报社承办的第二十七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年会暨“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拉萨市、日喀则市举行,中央媒体、全国省级党报党刊等相关新闻机构30多家共200余人参加,记者随团深入城市公园、文化设施、产业园区、田野乡间采访切身感受到,如今的西藏,不只有白色,还有生态之“绿”、科技之“蓝”、民生之“暖”。大美西藏,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雪域高原,正焕发靓丽新姿。

新魅力:布宫脚下绿草茵茵

近处鱼翔浅底,格桑花开;再远处,绿草茵茵、鸟鸣啾啾;最前方,蓝天白云下、玛布日山上,布达拉宫气势恢弘、庄严巍峨……9月3日下午,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活动第一站来到被称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这样的一幅“山水画”震撼人心。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九成以上面积被沼泽草甸植被覆盖,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经过20多年持续整治、建设,旧貌焕新颜,同时也成为西藏自治区守护净土、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一个缩影。

在拉萨市南山公园记者看到,曾经寸草不生的南山上,整齐排列的柳树、松树、杨树、侧柏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树,都是拉萨人一棵棵种出来的。走在人工湖边,眺望远处的布达拉宫,格外惬意。

珠峰景区内,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有游客的车辆均不能进景区,需要换乘环保大巴。记者进入景区范围,就收到了请注意保护环境的短信;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注意垃圾分类的标语,随处可见。“守护好净土,才能致富,才有饭吃!”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在西藏已经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近年来,西藏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8.02%;全区主要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9%,拉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优良、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西藏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良好的生态,也带来了民生的福利。2023年1月至7月,珠峰景区北大门共计接待游客249463人,收入3626.6万元。定日县全县旅游总人数达42万余人次,共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

新动力:数据中心自然降温

西藏有大美风景,然而,因为地处高原,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缺氧、高寒、大风……让人习惯于把这里和“落后地区”画上等号。

然而,真正来到西藏,记者却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劣势”变为“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西藏宁算科技集团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

9月5日上午,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西藏行采访团来到这家西藏最大的高科技企业时感受到,没有空调的数据中心机房内温度适宜。企业创始人蒋宁说,西藏常年气温低,空气干燥且二氧化硫含量低,通过自然降温,他们在西藏的大数据中心运行成本低于内地各省市及世界大部分国家,能节约15%至20%的用电。

“反差感十足!”采访团的多位总编辑、记者这样概括采访宁算科技集团之后的感受。他们说:“提起西藏的经济发展,人们会最先想到旅游业和农牧业。在这里看到全球海拔最高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真是没想到。”

据了解,大数据时代,西藏自治区抓住“数字机遇”,不断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布局,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今年上半年,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143.88亿元,同比增长20.4%,显示出数字经济在提振西藏经济发展、促进工业转型方面的强劲活力。

新活力:千米唐卡绘就新颜

如果认为,西藏之“大美”,只是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那这样的看法绝对是片面的。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是西藏之“大美”的另一面。

连日来,走进拉萨、日喀则记者看到,创新思维、科技赋能,传统的文化得到了很好传承,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9月5日上午,在2022年7月再次对外开放的西藏博物馆新馆,记者走过特色鲜明的藏式大门、通过安检,进入大厅,玻璃透明金顶随即映入眼帘。这里安装了西藏跨度最大的玻璃透明金顶,将高原阳光转化为博物馆的天然藏品,形成了“会呼吸的大厅”。

搭乘电梯来到二楼,便是“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陈列。超过60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2000多件(套)文物。双体陶罐、黄金面具……漫步展厅,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触手可及。在以前,想要看石窟内的壁画,是不太可能的。如今,在西藏博物馆的展厅内,通过360度全景展示系统,观众可以清楚地欣赏壁画,仿佛置身洞中。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了,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了。

9月7日上午,当采访团来到坐落在日喀则市珠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日喀则非遗展示中心,同样也被传统文化赋予的新活力所吸引。展示中心内,《千米唐卡》从人类的起源、珠穆朗玛峰的起源画起,一直画到当代的高铁、机场。

唐卡画是藏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有人说,这么做是遵循传统。参与绘画的作者并不这么认为:“新题材唐卡不止受到游客喜爱,也深受本地群众认可,这就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据了解,目前,日喀则市唐卡画师有556人,全市唐卡年产值近2000万元。下一步,日喀则文化部门将继续组织唐卡画师创作日喀则百幅新题材唐卡,以此进一步弘扬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日喀则唐卡艺术形象,不断激发日喀则艺人在现实题材唐卡创作上的潜能。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