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深圳这十年: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22-10-14 09:2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数”读深圳这十年: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0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竞争力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记者从深圳市统计局获悉,2013-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7.9%;2021年全市GDP突破3万亿元的同时,人均GDP达到17.37万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一本经济大账彰显“数”读深圳的魅力。

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实现新飞跃

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韧性明显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跨越4个5千亿台阶。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234.24亿元,突破1.5万亿元;2016年突破2万亿元,2018年再上2.5万亿元台阶,2021年达到30664.85亿元,成为国内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24.7%,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首位,居亚洲城市第四位;2013-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

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在保持城市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均GDP从2012年的11.64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17.37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深圳人均GDP突破2.69万美元,远超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线(2021年1.27万美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前列。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44.8:55.2发展为2021年的0.1:37.0:62.9,二、三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工业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1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万亿元,2017年突破3万亿元,2018年起位居全国城市首位,2021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4.13万亿元),较2012年翻一番;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57万亿元提升至2021年突破1万亿元(1.04万亿元),位居国内城市第二。2021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8.8%和63.3%。大企业大集团不断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2021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3万家,比2012年增加超7千家;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上榜企业47家次。

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深圳服务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6045.3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9299.67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8.6%,快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76.2%,比2012年提高12.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0.5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146.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6%。

投资消费外贸稳定发展

三大需求结构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着力稳投资,深挖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外贸发展水平,双循环经济协同发展。2021年,深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2年增长250.6%,2013-2021年年均增长15.0%。教育、文化、卫生、水利环境等民生领域投资成倍增长,信息传输和软件技术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扩大。2021年,全市制造业投资比2012年增长102.2%,年均增长1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0.7%,年均增长16.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00.3%,年均增长14.7%;教育投资增长568.0%,年均增长26.8%;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513.3%,年均增长25.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54.4%,年均增长12.4%;水利、环境和社会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74.2%,年均增长21.5%。

深圳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升级明显,新消费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9498.12亿元,比2012年增长93.3%,年均增长7.6%。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消费稳定,通讯器材、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网上零售额成倍增长。

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5万亿元,出口总额连续29年稳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外贸结构、质量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5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7.4%,其中出口总额1.93万亿元,进口总额1.62万亿元。

发展动力加快转换

创新驱动持续增强

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世界前列。2013-2021年,深圳R&D支出分别为584.61亿元、640.07亿元、732.39亿元、842.97亿元、976.94亿元、1163.54亿元、1328.28亿元、1510.81亿元、1682.15亿元,年均增长14.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3.62%提升到2021年的5.49%,居世界前列。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居全国前列。深圳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4.87万件增加到2021年的27.92万件,增长约4.7倍,年均增长21.4%。2021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19.63件)的5.7倍;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78.52%,十年以上维持率29.44%。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世界前列。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0.80万件增加到2021年的1.74万件,年均增长9.0%。2021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申请总量的25.52%(不含国外企业和个人在中国的申请),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创新载体不断涌现。2021年,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3070个,比2012年增加2321个,是2012年的约4.1倍,年均增长17.0%。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129个,省级创新载体1292个,分别比2012年增加71和1246个。

非凡十年深圳统计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统计坚定改革创新信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大胆进行了多项统计指标体系上的实证性探索,在方法制度、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建设上均有突破性成果。

率先开展R&D支出纳入GDP核算试点

2014年,国家统计局赋予深圳统计R&D支出纳入GDP核算试点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统计局充分肯定。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R&D计入GDP后,2016年深圳市GDP突破2万亿,居全省第一。

2016年,国家统计局赋予深圳9项国家级统计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分别为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研究、“三新”及新经济统计改革试点、房屋租赁业统计调查等。改革成果多次得到国家统计局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2019年,广东省统计局高度重视深圳统计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作用,授予深圳“扫码读数”维护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R&D季度统计调查和其他金融业季度统计等3项省级统计改革创新试点任务。

2019年起,启动“智慧统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形成面向全社会的统计数据大集中、大应用、大服务。目前,智慧统计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疫情防控中的统计“力量”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统计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统计工作。

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对经济影响统计监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工作方案,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六稳”“六保”工作,开展多种类统计监测,包括对重点企业、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对“惠企16条”落实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建立每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变化情况;强化分析研判,详细分析疫情对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统计现代化改革迈上新征程

2021年,统计现代化改革迈出标志性步伐。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关于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合作协议的副省级城市。双方共同探索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支持深圳建设统计现代化改革先行示范区,加强战略合作,加快推进统计理念、统计制度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分析服务、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法治监督等统计现代化改革。

同年,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完成南山区试点;率先开展理论研究和成果设计,荣获市第十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二等奖。

2022年,制定“十四五”时期党建立统、改革促统、依法治统、科技兴统、人才强统五大战略,系统化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统计重点改革进展喜人。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在全市试点;开展零工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及时反映三新经济发展情况;深入开展服务消费统计测算,积极探索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数据在消费统计中的应用;完成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报数据增加值测算及分析工作,摸清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结构和发展趋势等;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制定《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以党的建设引领统计工作

十年来,市统计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统计工作全过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肩负好新时代赋予深圳统计的历史使命。

以党建为引领,锐意改革守正创新。积极承担国家统计局一揽子统计现代化改革先行示范任务,开展健全完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先行探索。积极推动构建与国家现行统计体制相衔接的前海特色统计体系,为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

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统计监测预警、分析服务。高效运用数据优势,加强经济监测分析研判,牵头全市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工作,深入打造《统计专报》品牌,为党委政府预期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决策依据。

以党建为引领,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盐田、坪山、光明三区完成单设统计局,实现了全市所有的行政区都拥有独立的统计机构,进一步加固统计现代化改革的基层基础支撑。

以党建为引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统计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

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各区统计局交流力度,定期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跟班学习、项目合作;全力建设深圳全国统计创新型人才培训基地,为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注入最核心竞争力。

统计法治建设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中央先后印发《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等重大统计改革文件。深圳市统计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统计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织密统计法治制度“防护网”,筑牢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先后出台多个关于防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重要文件和相关制度规定,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市统计局制定《深圳市统计机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等,确保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系列重要文件在深圳的配套举措落地生效。

充分发挥特区立法优势,积极探索在民间统计调查监管、深圳统计标准创新、统计数据共享等方面弥补上位法空白,为国家层面统计立法提供更多深圳经验。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统计条例》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经市政府七届55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

全省率先推动统计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贯通融合。市统计局与市纪委监委机关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查处统计违纪违法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建立统计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移送处理“专用通道”;统计监督与巡察监督首次实现“双剑合璧”,抽调统计专业干部组成统计督查小组参与巡察工作,就统计领域有关重要问题协作开展监督检查。

用好执法检查、追责问责“利剑”,绷紧防惩统计造假“高压线”。2012年以来,全市各类执法检查4600多家,立案61家,罚款金额53万元。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统计执法检查利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统计案件查处形成有效震慑,不敢统计造假、不敢弄虚作假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