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深圳率先启动“公益信托”制度
2020-09-21 11:38
来源: 南方网

10月1日起深圳率先启动“公益信托”制度

人工智能朗读:

南方网2020年9月21日讯“年近七旬,已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脑瘫孩子40多年,万一有天我先走了,孩子该怎么办”是不少身心障碍者家庭面临的困境,而深圳即将创设“财产管理+公益”信托服务改变这一现状。日前,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身心障碍者信托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10月1日起将率先为身心障碍者构建公益信托制度和服务,打造“弱有众扶”社会治理体系。

全球残疾人占比己达15%

深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侯伊莎说,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残疾人占全球人的比例己达15%,给其本人、家庭、政府和社会带来了生存和管理问题与考验。特别是心智障碍者的特殊性,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给其家庭带来了几乎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紧张感。

而金融业是深圳战略性支柱产业,仅2020年上半年即实现增加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9.1%,占同期深圳GDP的16.2%;实现税收771.7亿元,占深圳总税收的24.1%,稳居各行业首位。“伴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们逐渐认为,行业在保持自身向上发展的同时,更应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肖志家说。

“经过两年来对各类残障者调查研究、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反复推研并向相关信托和服务机构多方征求意见,已达成共识:用公益信托的工具,为有一定资产的身心障碍者父母、家人或其他类型委托人提供信托计划,专业地、可持续性地、综合性地安排好身心障碍者(即受益人)生存和终极发展问题,从而使身心障碍者委托人能够得到‘喘息服务’。”侯伊莎说,身心障碍者信托本质仍属于金融,但《指导意见》延伸了公益信托服务链条,创新设立了“财产管理+公益”服务模式,并突出残联的主导作用,既提高金融服务效能,也全面增强公益服务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身心障碍者可享个性化服务

为破解身心障碍者照料服务和社会服务机构有效对接难题,《指导意见》鼓励设立第三方中介组织,负责链接信托各相关方资源和力量。该中介组织可根据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等利益相关方需求,协助受托人推荐遴选能够满足委托人和受益人需求的专业服务机构,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评价考核。深圳市残联将建立第三方中介组织数据库,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协商选定后报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而专业服务机构应登记注册为商事主体或社会组织,应当具备较强服务能力、能够提供贴切身心障碍者需求的专业服务,并依据信托文件,为受益人提供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就业、托养、养老、文体、基本生活照料、殡葬、遗嘱、法律等个性化支持服务。专业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及收费标准应向社会公布,并接受身心障碍者信托各方和社会的监督。

“目前,身心障碍者不能享受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养老等一揽子社会服务,而公益信托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身心障碍者的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将特定的家庭或社会资产,委托给有信托资质的法人,信托公司再寻找专业服务机构,为身心障碍者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身心障碍者公益信托受益者不仅仅是身心障碍者,每个人生命最后的阶段可能或出现失能失智情况,该信托或将能复制到老年人的照料中,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探索新机制。

“今后,身心障碍者信托产品将更加丰富齐全,委托人在委托财产管理中,既容易甄别优质的机构平台和服务产品,又获得更为完善的法律保护;受益人在接受信托服务中,既更有条件享受到机构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又有更多机会选择不同机构接受多元化、系统化服务。当受益人利益受到损害时,第三方“代理人”和监察人则要及时维护受益人权益。”侯伊莎说,《指导意见》出台后,还将制定细则及培训专业人才。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