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气环境6项指标连续8年全面达标,茅洲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2021-01-04 07:57
来源: 深圳晚报

深圳大气环境6项指标连续8年全面达标,茅洲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河河水清澈。深圳晚报记者宁杰文摄

茅洲河碧道光明段。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原标题:水清岸绿鸥鹭来 鹏城生态展新颜

深圳大气环境6项指标连续8年全面达标,茅洲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月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王碧海)当新年的阳光洒向大地,万物复苏。漫步大沙河畔,绿水盈盈,碧波荡漾;骑行深圳湾滨海长廊,白鹭齐飞,美似仙境;登览梧桐山,云雾缭绕,满目苍翠……美丽的生态鹏城,总能为你在闹市中寻找到静谧,许你一场惬意的暖冬之旅。

回望2020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发展的历史坐标上,这一年无疑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这一年,深圳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茅;这一年,深圳水环境治理取得新突破,前11月全市五大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备受关注的茅洲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这一年,欧亚水獭等珍稀物种现身鹏城,“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的美景,在深圳中心城区正成为现实。

率先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

这注定是难忘的一天。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力的号召,振奋人心。

敏锐的人们很快察觉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建设相比,生态文明建设同样摆在突出的位置。

“这是对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的高瞻远瞩谋划,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环境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全系统干部职工集中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后如此表示。

有了清晰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方向。过去一年,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改革一如既往成为主基调,创新成为主旋律,生态环保攻坚的动力越发强劲。

深晚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1月10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0年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上提出,到2020年底,力争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地表水Ⅴ类;PM2.5年平均值稳定达25微克/立方米以内。自此,深圳围绕5大行动,24项具体任务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0年4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提出围绕“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等“五大战役”,进一步推动污染防治。

2020年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公告》显示,深圳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光明区入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至此,全市10个区(新区)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并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着生态文明之路蕴藏的生命力,更让市民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之路在新时代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深圳扎实推进水、大气、固体废物治理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2020年1月至11月,全市五大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碧水蓝天已然成为深圳靓丽底色。

五大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十多年前,深圳河黑兮兮的。现在河水清澈了,臭味消失了,鱼虾也出现了……”谈及深圳河的变化,连续17年在深圳河收集水文数据的船员黎带胜向深晚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深圳河治理现状如何?新年伊始,深晚记者再次来到深圳河干流段探访。抬眼望去,冬日的深圳河水体清澈,偶见几只鸟儿低空飞过,蓝天白云在水中倒映,画面美不胜收。

“2004年,深圳河河水发黑发臭,你看,现在好多鱼!”黎带胜说,近期,他在搜集水文数据时,经常看到船底有很多游动的小鱼。

令黎带胜惊喜的是,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基围虾在河里“现身”,这些暗示着生态环境变好的“指示性生物”出现,更意味着深圳河水质有了进一步改善。

同样的改变还发生在茅洲河。2021年1月2日,深晚记者来到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的洋涌河水闸,这里是茅洲河干流防洪设施中最重要的关卡。放眼望去,河面开阔,河水静静流淌,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在城市蜿蜒穿过。河岸两旁,花草随风摇曳,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令人耳目一新。

“2017年初,茅洲河只有两个出水口是清澈的,别的地方都黑漆漆的,我当时觉得没有十至二十年,茅洲河是治理不好的。”深圳民间河长罗锦平告诉深晚记者,2017年,他成为了一名民间河长。自履职以来,他每个月都沿着茅洲河道“巡河”。

罗锦平担任民间河长期间,正好赶上茅洲河全面治理施工阶段。他说,这些年,茅洲河流域经过雨污管网、治污设施、正本清源、河道整治等工程综合治理后,最直观的改变是臭味消失了,河水清澈了,周边空气也清新了。他的工作也从以前的巡查河流污染情况转变为引导公众共同守护河流。

河的一头连着政府的公信力,一头连着百姓的心。过去一年,深圳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新的进展。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向深晚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全市五大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国考茅洲河共和村、深圳河河口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Ⅳ类,省考龙岗河西湖村、观澜河企坪、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Ⅲ类。茅洲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茅洲河下游共和村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0.3%和56.2%。

大气环境6项参数指标连续8年全面达标

2020年8月3日,夜幕降临,位于罗湖区笋岗东路一家加油站门口,准备加油的车辆排起了长队。市民王女士刚刚加满了一箱油,但发现这次比白天加油少支付了20元。

同样的场景也在深圳其他加油站上演。深晚记者注意到,夜间错峰加油关乎城市的空气质量。2020年7月初,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通知,鼓励各加油站采取经济鼓励政策,引导车主夜间加油,降低大气污染。新政实施后,越来越多车主选择夜间加油。2020年7月,深圳臭氧评价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6微克/立方米。

这是深圳治理大气环境的缩影。深晚记者梳理发现,事实上,过去一年,深圳先后发布《2020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以及《2020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臭氧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系统推进大气环境治理。

随着系列环境治理工程的落实,深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截至2020年12月27日,深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1天,占总有效天数(362天)的97.0%,比2019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

难得可贵的是,深圳大气环境6项参数指标连续8年全面达标。2020年1月1日至12月27日,深圳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19.2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4.7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下降至3天,较2019年同期减少6天,为1989年以来最少。

“无废城市”建设完成100项年度任务

过去一年,深圳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还将固体废物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020年9月22日,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间车间里,灯火通明。偌大的电子屏显示着公司生产流程的洁净度、温湿度等实时监控数据……这是深圳企业践行绿色生产的场景,也是深圳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一个发力点。

深晚记者采访获悉,深圳自2019年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围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提出四阶段目标,系统构建58项建设指标,设立100项建设任务。

目前,深圳如期完成了54项指标和100项年度任务,46个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达2650万吨/年,资源化利用能力达3891万吨/年,累计投放8.5万个循环利用快递包装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1.14万吨,可降解塑料产品产能达15万吨/年,绿色外卖、光盘行动等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市民自觉行动。

深圳“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老百姓的参与。2020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还联合深圳晚报举办深圳“无废城市”创建示范点巡礼系列活动,围绕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内容,设置6条参观巡礼路线,以“科普小课堂+走访参观”的形式,向市民介绍相关环保知识。活动开展以来,各平台线上线下超400万人次参与。越来越多市民共建“无废城市”,传播“无废理念”。

生态资源“家底”喜人

随着多项环境治理措施的推进,深圳生态文明建设遍地亦开花结果。

“来了,它终于来了!”2020年5月14日下午,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发现,湿地滩涂上出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白色鸟儿。只见它时而翩飞起舞,时而在湿地滩涂觅食。经专家观察鉴别,最终确认其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类保护动物白琵鹭。

“这是湿地第一次记录到这种鸟类,白琵鹭现身,令我们倍感兴奋。”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表示,越来越多鸟类成为深圳人的“好邻居”,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

2020年底,深晚记者来到华侨城湿地河畔看到,数十只水鸟如“精灵”般跃然水上,与空中飞舞的群鸟相映成趣,蔚为壮观。行走不远,宛如进入一个隐秘的自然世界。

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向深晚记者介绍,2020年12月,华侨城湿地还首次在湿地鹭岛上记录到虎斑地鸫。截至目前,华侨城湿地共记录到逾800种动植物。其中,节肢动物累计记录超170种,鱼类及沙蚕、螺等底栖生物种类超80种,植物种类达369种,鸟类超170种。

令人惊喜的是,2020年,不少生物栖息地也频频传来“喜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珍稀水禽黄嘴白鹭以及罕见鸟类罗纹鸭等现身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豹猫、小灵猫、猪獾等罕见的野生动物在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出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20年11月发布的《深圳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综合报告》显示,深圳野生维管植物共计199科858属1916种,约占广东省野生植物5933种32.3%。

越来越多珍稀动植物“安家”深圳,这正是深圳40多年来培育“生态文明之树”结出的硕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国际热点领域加强示范引领,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对标国际一流,建立先行示范的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优势。

具体的目标是,2021年,确保国考、省考水质断面全面达标,全市主要河流稳定消除劣V类。到2025年,力争PM2.5浓度降到20微克/立方米以下,主要河流达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深圳生态环境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期待的是,新的一年,深圳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上,思路将愈加清晰、步履也将愈加坚定,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画卷将在鹏城大地徐徐展开。

数读环保

【固体废物治理】

2020年,深圳各类固体废物100%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能力同比增长142%,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40%,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和趋零填埋,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无废城市”典范。

【大气环境治理】

2020年1月1日至12月27日,深圳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19.2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4.7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数下降至3天,较2019年同期减少6天,为1989年以来最少。

【机动车污染防治】

2020年,深圳淘汰老旧车6.6万辆。路检路查182.4万辆次,抽查用车大户71家,检查检验机构130家次,信息公开检查2266辆次。

【水环境治理】

2020年1至11月,全市五大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截至目前,深圳已开展监测的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稳定达100%。

[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