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2020-12-18 07:3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人工智能朗读: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2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甘霖)为什么会有深圳?深圳发展的动能是什么?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靠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改革”和“开放”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站在莲花山顶,在大潮起珠江的展厅内、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强音,昭示我国改革开放的永续性,赋予经济特区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牢记嘱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回望“十三五”,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也正是因为“改革”和“开放”,深圳进一步擦亮了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以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2月11日,外国人就业居留事务服务中心在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正式揭牌,外国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同步上线运行。

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工作居留”两项业务整合,同时将外专窗口和公安窗口合并,实行了外国人工作和居留事务一窗通办,这属于全国首创。之前,外籍人员申请在深圳工作全部流程需要跑两个部门,花费15个工作日。如今,深圳把审批时限压缩到7个工作日,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

以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改革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在深圳,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十三五”期间,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谋划推出了一批战略战役性改革和创造引领型改革,努力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创新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等方面,深圳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制度成果。

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是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直接感受到改革给深圳带来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深圳的“一号改革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营商环境改革20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验区。

深圳的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今年,受疫情影响,深圳的创新创业依然生机勃勃,深圳市企业注册局最新商事主体登记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10月我市新登记商事主体44407户,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51.1万户。

外资外企也看好深圳。10月份以来,包括英国大使、法国大使和新加坡大使在内的多位外国大使、使节团到访深圳,1-9月深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近8%。

坚决扛起综合改革试点主体责任,为全国制度建设作示范

今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3天后的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专门讲到了综合改革试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综合改革试点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是党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定做新时代的改革总纲领,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首次以清单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全市动员、全域参与、特事特办,坚持把综合改革试点作为重大任务来抓。深圳专门召开市委全会进行部署,制定了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分工方案,明确了50多项具体任务,坚决落实好综合改革试点主体责任。

在授权事项“把得准”、权限下放“接得住”、立法变通“衔接好”、改革任务“见成效”、改革经验“可复制”、改革风险“控得住”上下功夫,确保到2022年完成首批综合授权事项清单任务,到2025年基本完成改革试点任务,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以“中国之制”促进“中国之治”,深圳力行,深圳先行。

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一批改革措施加快落地。

资本市场的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立法通过、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有关个人破产的立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在深圳启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加快实施,技术成果转化制度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事项有力有序推进,总体进展顺利。

推进社会资本参与社会民生领域建设改革,推进教育先行示范改革和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多“老百姓身边的改革”,也让改革红利“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市民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12月7日,“前海深港合作重大成果发布暨签约活动”在新启用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举行。

发布会上,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二期项目正式启用,并迎来首批4家孵化机构和32家港台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同时,发布会进行了四项重大项目签约,“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港澳联谊中心”揭牌,“前海深港合作区深港供应链金融创新基地”授牌。

“十三五”期间,前海开发开放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度,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占深圳市的53.3%、广东省的20.5%、全国的3%;外贸进出口总额8722亿元,其中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位列第一。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前海的开放发展,是一个缩影。

五年来,深圳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机遇,先后打造前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境外上市融资、海外研发等。

五年来,深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国际商事、国际法律专业服务、国际仲裁等方面规则对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外贸出口一直领跑。据深圳海关统计,2015年至2019年,深圳外贸总额从2.75万亿元,增至2.98万亿元。其中出口从1.64万亿元,增至1.67万亿元,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1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增长13%。

目前,深圳对外投资存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与56个国家的88座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国际航线达60条,基本构建起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如今的深圳,正积极发挥开放先行的优势,充分发挥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不断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深圳的担当作为。

更加广阔的天地,就在不断前进的路上!

[编辑:马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