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初中生综评方案12月10日起实施,不纳入升学计分
2020-12-09 22:56
来源: 南方日报

深圳新初中生综评方案12月10日起实施,不纳入升学计分

人工智能朗读:

南方日报2020年12月9日讯 小南9日获悉,日前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下简称《方案》),确定2020年12月10日起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开始实施。

对于家长关注的综合素质评价(下简称“综评”)与中考升学的关系。《方案》明确称,“综评档案”不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成绩相同情况下的录取比较条件,但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综评结果达标学生可以参加所有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不达标学生不能报考广东省一级高中学校。

小南注意到,《方案》明确学校要履行综评工作的主体责任。五个维度25个重要观测点的评价除“尊重长辈”(第3)、“完成家务劳动”(第23)需要家长外,其他均由学校负责。

什么是综评、根据新方案,综评如何进行、如何才算达标?责任主体是谁、与中考升学有何关系……小南为您解读。

什么是初中学生综评?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综合记录和分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市教育局表示,开展综评,是依据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进行。

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扭转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片面倾向,并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综合的参照依据;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更合理地规划自我,更主动地发展自我;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正确育人观,为发展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小南了解到,深圳在2018年颁布实施综评方案,之后引发家长关注、热议。结合综评试行实际情况,并在大量调研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教育局最终出台《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

综评如何进行?如何才算达标?

综评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指标、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突出表现两大部分。其中基本指标包含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主要采取四个方式进行评价,分别为综合素质基本指标评价、个性特长与突出表现写实记录、评语评价和档案呈现等。

其中,基本指标评价由学校和家长在“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表(基本指标)”的25个重要观测点中,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在“是否达标”栏目勾选“是”或“否”。连续5个学期,每学期有20个观测点达标或5个学期累计105个观测点达标,则该生总评价达标(初三下即第六学期不评价)。评价结果由“信息平台”自动生成。

个性特长与突出表现写实记录,由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记录自己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个性特长与突出表现,并上传竞赛获奖证书、荣誉类证书,以及其他值得呈现的相关材料。不要求五个方面全部填写,学生可有选择地填写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特长、突出表现的方面。可随时在“信息平台”录入,且在档案生成前允许多次修改更新。

市教育局指出,“基本指标”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达指标,五个学期的达标情况决定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突出表现”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自选指标,可作为有意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的实证材料。

综评责任主体是谁?

综评由谁实施、会否家长给家长带来负担备受关注。《方案》增加了综评指标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根据《方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履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主体责任。五个维度25个重要观测点的评价除“尊重长辈”(第3)、“完成家务劳动”(第23)外,其他均由学校负责。学校须安排专人负责综评工作,组织协调家长和老师完成各自负责的重要观测点评价。

是否与升学挂钩?

此前旧方案提及综评结果主要用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时,综评等级高者优先录取;自主招生学校应当将综评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时对综评结果有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五个学期的总得分不得少于60分。家长认为这等于综评与升学挂钩,因此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深圳中考竞争激烈,为让孩子考上好的公办普高,家长还是会按照“指挥棒”去拼,这无形中加大家长、孩子的负担。

在今年上半年方案征求意见阶段,市教育局就曾表示采纳家长“反对综评纳入升学计分”的建议。

根据新《方案》,综评结果使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为:作为指导学生成长的依据、作为学生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

市教育局解释称,“综评档案”不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成绩相同情况下的录取比较条件,但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综评结果达标学生可以参加所有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录取;不达标学生不能报考广东省一级高中学校。

学校组织的公益性活动有哪些?

旧方案中“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累计24小时及以上”的观测点内容有被一些家长吐槽过于量化,尤其是志愿服务,容易导致初衷变味。

新方案中的表述为“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性活动,学校组织的公益性活动不少于8小时。”

学校组织的公益性活动有哪些?市教育局表示,包括以班级、团队等集体形式组织开展的校内外公益性活动,如到社区福利院慰问,开展社区公益宣传,参加社区公益环保活动;参与学校日常管理服务(图书馆、食堂、广播站等),参加校园大型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的服务性工作、校园值周和大扫除活动等。(记者 孙颖)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