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尖兵
2020-08-25 08:1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勇当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尖兵

人工智能朗读:

原标题:勇当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尖兵

——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08月25日讯(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深圳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历史使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高国力研究员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深圳应紧紧抓住“双区驱动”的重大机遇,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战略纲领,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坚决扛起主体责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勇当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的尖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一、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深圳样本深圳经验

“我一直关注经济特区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贫困落后的边陲农业县快速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40年间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奇迹。”高国力充分肯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并特别指出,创新是深圳的魂,深圳的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有些创新做法在世界上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可供复制推广的深圳样本、深圳经验。

他具体举例说,深圳拥有巨大的创新吸引力,人们熟知的“六个90%”,言简意赅地对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90%的创新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经费来源于企业;申请的专利90%来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研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这些创新特点充分发挥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球前列,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这些都充分说明,深圳在创新方面率先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和路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首要职能定位。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在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显著成就。”他说,特别是深圳的进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无论是总量、增速,还是结构、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引进来”方面吸引了大量先进的企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在“走出去”方面输出了大量先进产能、劳务和工程承包,探索形成了适应中国实际,具有深圳特色的开放型经济的高水平发展路径。

“在国际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不断优化调整重塑的重大变革环境下,希望深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提升自身的创新体系,大胆迈向创新的前沿技术、体制机制、路径模式的深水区探索尝试,并形成可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对珠三角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他满怀期待地表示,深圳重任在肩,应为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和科技摩擦中拥有更多主动权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勇担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先试重大历史使命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深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双区’建设给深圳带来的重大机遇。”长期担任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的高国力,曾主持研究和见证国家有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出台,他期待深圳勇担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使命。

高国力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大国家战略相继推出、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江、一河,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城市群,正在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正在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构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既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又面临巨大的国际国内挑战。作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正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上被国家赋予了特殊的功能和地位。”他强调,深圳应勇担使命,在中央顶层设计和深圳自身优势的共同作用下,“先行示范区”应在多个层面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推动形成大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与其他城市和地区“协力前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高国力说,未来大湾区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地齐步走,必须要集中在空间上有所突破,发挥重点板块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深圳应大力推进深莞惠的联动发展,积极做好现代化、国际化的深莞惠都市圈的相关规划,借助国家“十四五”规划更加重视都市圈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战略性重大项目储备和实施,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及全国其他城市群、都市圈的协同互动和对接,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高国力曾参与《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他认为,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有三大组团——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它们各有侧重,各有特点,都承担着支撑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重任。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深莞惠相互间联系的效率和层次,特别是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借助“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真正能更大幅度地提升人员、资金、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的有序流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能实现信息、数据、技术等战略性要素资源的共享,不要搞重复建设,不要搞小而全、大而全,要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中实现要素资源的共建共享。应积极探索能支撑和促进战略性要素资源共建共享、在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形成合力的有效机制。

他说,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有望把都市圈作为重要的发力点,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和措施,布局相关重大项目。大湾区要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未来还是要通过三个都市圈,特别是深莞惠都市圈,做好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圈的相关规划、项目的布局和储备,紧紧抓住将来国家“十四五”期间发展都市圈战略性机遇,进一步促进深莞惠等都市圈硬件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深圳还应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互动、协同发展,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他还建议,深圳还应提升与大湾区中广州、香港、澳门三个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的层次和效率,拓展与大湾区中非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的范围和层次,从而进一步提升和扩大深圳在大湾区中的辐射带动范围和能级。

“此外,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经济总量、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也应进一步拓展、提升深圳与全国其他城市经济联系的范围、能级和效益,发挥深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进一步拓展深圳发展的战略腹地。”他说,腹地空间越辽阔,要素自由流动、资源有效配置的范围越广,越能为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提供闪展腾挪的空间支撑和动力。

三、打造践行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引擎”

“当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各城市都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意见》在对深圳的战略定位中居首位的就是‘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圳应率先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高国力强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圳要围绕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技术推广和创新步伐,吸引一批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和机制落地深圳,打造践行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引擎”。

“深圳要利用‘双区’建设的机遇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勇做探索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先锋。”高国力分析认为,这不仅是国家对深圳的期待,同时也是深圳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圳在这方面有基础有实力,也有内在需求和动力。

他还建议,深圳应根据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率先探索构建出一套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考核评估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监测、考核、评估、调整、反馈的每一环节都有可操作、可落地的指标体系,真正让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监测、可调整,实现科学化、定量化考核,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深圳在经济总量、创新产业、研发能力等方面有基础、有优势,但也要注意到短板。”他说,目前深圳空间的合理开发布局、集约开发强度,与新加坡、日本及我国香港相比,仍显粗放,应不断加强集约高效的开发,提高单位国土面积的产出和效益。

他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今年初,深圳成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希望深圳抓住机遇,突出科技转化机制灵活优势,加强内生创新能力建设。他还建议,希望深圳进一步精心打造培育创新文化,并引进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集成全国各地的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浓郁深圳特色的创新文化、移民文化等品牌,提升文化对城市创新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促进深港全面合作,携手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高国力强调,要实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珠三角与香港、澳门的融合互动对接。特别是要全力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推进深港全面对接以及更紧密更务实的互利合作,加快两地“软硬”联通、实现共赢发展,以“双区驱动”建设成就,激发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正能量,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深圳应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他说,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一个重要战略意图,就是更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近日,香港国安法开始实施,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地建设大湾区提供了坚强法制保障。

他说,应坚定信心,进一步促进珠三角和香港之间的要素流动、产业联系、服务对接,包括人员、资金往来,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发展腹地;同时香港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的融合对接,也有利于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及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深圳毗邻香港,更有条件、基础和责任创新深港合作的体制机制。”他说,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断提升对港澳的开放水平,不断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协同香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提升深港合作能级,努力在大湾区建设中走在最前列。

他建议,在国家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趋势下,深圳应发力深港金融合作创新,如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服务模式的合作创新等,为稳定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提供支撑。同时加大贸易合作,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大深港国际贸易的联动、协同,积极探索深港国际贸易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深港贸易联动支撑。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强深港协同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地建设大湾区提供坚强保障。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