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为深圳实体经济输送“血液”
2020-08-22 09:0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创新发展为深圳实体经济输送“血液”

人工智能朗读:

前海国际金融城。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深圳福田中心区一家证券机构为市民提供服务。深圳特区报记者刘羽洁摄

杉岩数据团队致力于打造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存储基石,助力金融科技发展。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原标题:创新发展为深圳实体经济输送“血液”

深圳金融业创造全市约1/6的GDP和近1/4的税收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2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沈勇)如健壮的小伙、如丰腴的原野,深圳经济特区40年实体经济茁壮生长;如畅旺的血脉,如奔腾的江河,深圳金融支柱产业为实体经济发展输送资金,奔流不息。

40年来,深圳金融业从仅有几家银行发展到体系健全、机构众多、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体系更加完善,规模效益稳步增长,支柱产业地位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全市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0年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高于GDP增速6个百分点。在近年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金融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金融业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12.7%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6.2%,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均为9.1%,以不到30万从业人员创造了全市约1/6的GDP和近1/4的税收,支柱型产业地位日益巩固。

拓荒之行屡创全国第一

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百业待举,金融作为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行业,“杀出一条血路”的重任格外重大。然而,当时的深圳金融业,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恢复、重建、引进一系列机构创新的举措快马加鞭。

业务交叉,“中行可以上岸,建行可以拆墙,农行可以进城,工行可以下乡”。

引进第一家外资银行和第一家外资保险机构,引领了中国金融的一场大变革。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的成立,使深圳特区拥有了一个权威机构来参与组织、协调和推动不断深化的区域金融改革。

为了全面支持特区经济金融的发展,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在深圳实行特殊的金融政策,自1986年开始,在金融方面相继给予特区四个特权:一是信贷资金“切块”管理权、利率调节权、存款准备金率调节权、部分金融机构审批权。

这些政策使深圳金融业迎来了改革的春天,深圳金融业也由此走上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全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全国第一家经批准的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黄金夜市交易等等横空出世。

到1996年,足足有121项领先全国的现代金融工程创新,均发起于深圳,后来绝大部分被推广到全国,这一阶段,深圳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40年风雨兼程,深圳金融业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更走出一条开放之路。1997年香港回归,深圳金融从此开启了深港合作的新篇章。

深港港币支票单向联合结算机制正式运作、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首单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首笔海外人民币现钞回流……

深港金融合作已从过去局部、微观的机构设立和业务技术层面的交流合作,逐步上升并拓宽至运行机制的衔接、金融市场的对接和资金流动的融合等深层次合作。

深圳金融“走出去”同样小步快跑。2008年10月8日,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在曼哈顿麦迪逊大街535号正式开业,代表中国银行业实现“零的突破”。

除招商银行外,中国平安、招商证券、中信证券、金瑞期货等一批深圳金融机构,纷纷选择仅一河之隔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始了“走出去”的探索。

如果说“引进来”是深圳金融业在创业初期的重要举措,那么“走出去”则是深圳金融业在新时期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之际,深圳金融业率先“走出去”,既为跨国企业提供了“贴身跟随”服务,又为中国金融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深圳位列11

“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2012年12月7日至8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首站就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发表了振奋人心的重要讲话,向世界发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宣言。

前海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深圳的第一站,在这里,他要求前海“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在这里,深圳金融业同样生发出早春第一枝。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开拓不断,创新迭出,前海开启了金融改革的新时代。

CEPA框架下金融业对港地区开放措施在前海全面落地,实现深港金融领域多项“第一”:2014年8月,CEPA框架下全国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前海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准设立;2016年6月,CEPA框架下全国首家港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准设立;2017年6月,证监会批准设立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港资合并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其中,汇丰前海证券是在CEPA框架下全国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2018年10月,由香港交易所集团与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在前海正式开业。

截至2020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拥有持牌金融机构243家,中央下放地方监管的“7+4”类金融机构总量约占全市八成,其中商业保理占全国近1/2,融资租赁占全国1/4,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机构集聚地,初步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完备的区域金融生态圈。

前海金融生态圈只是深圳金融业的一个缩影,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金融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跻身内地三大金融中心。

截至2019年底,全市金融业总资产15.5万亿,其中银行业8.94万亿、证券业1.71万亿、保险业4.85万亿,分居全国第三、第一和第二。

从细分指标看,深圳银行业资产质量优异,2020年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2个百分点;银行业资产总量、存款、贷款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位居全国第二;保险法人机构总资产位居全国第二;全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及总市值位居全国第二,金融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位居全国前列。

以深交所为依托,深圳形成了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发展尤为突出、全球领先。深交所2015-2017年IPO数量居全球第一,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三;深圳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全国十大证券公司和十大公募基金均有3家在深圳,创投企业20强深圳有5家,深圳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在2020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列第11位,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和北京。深圳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金融界的关注与肯定。

疫情之下滴灌深圳实体经济

今年疫情之下,深圳金融业保持源头活水,为实体经济带来充足的滴灌效应。记者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获悉,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52.18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GDP的16.2%;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771.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1%,继续稳居各行业首位。

与各行业受到疫情冲击影响的情况不同,深圳金融领域各主要指标保持正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94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人民币贷款余额6.18万亿元,增长17.1%。上半年,全市证券交易额20.9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5%;保险市场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2.44%,表现出逐月回暖的态势。

“疫情之下,能否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是一大考验。数据显示,我市金融产业扶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25.1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4个百分点。上半年,辖区上市公司通过境内股票市场融资521亿元,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2994亿元,合计3515亿元;辖内保险业累计提供各类风险保障252万亿元,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在今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金融抗疫独树一帜,促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深圳认真落实国家部委有关金融支持政策,督促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不抽贷断贷压贷。出台“惠企16条”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按实际支付利息的50%给予总额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用足用好央行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截至6月底,我市84家重点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合计44.7亿元;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符合支小再贷款要求的小微贷款65余亿元,平均利率4.14%;辖区金融机构办理企业复工复产再贴现业务近4000笔,合计125.7亿元。

4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方舟”项目,组织银证保各类金融机构协同作战,创新开展金融支持企业抗疫专项行动,目前已服务中小企业2.5万家,累计放款超过1500亿元。

我市还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按照市网贷风险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有效使用投票表决系统、失信惩戒三级公示、接入央行征信、保障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存管等措施,加快网贷机构良性退出,着力提高清偿率。会同驻深监管部门做好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打造全球双金融中心

“双区驱动”为40周年的深圳经济特区换装新引擎。今年5月,央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深圳市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随后出炉,共50条行动措施85项细分任务,画就深圳金融新蓝图。

业界人士注意到,《行动方案》指出,深圳将打造两类金融中心,即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深圳是亚太地区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完善。拥有平安科技、微众银行、腾讯、招商金科等一批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编制了全国首个金融科技指数,跟踪该指数的LOF基金已上市交易;联合港、澳金管局推行“深港澳金融科技师”专才计划,这是一国两制背景下致力于三地人才标准一致化的探索,率先打响大湾区金融合作的“开山炮”;深圳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学院;深港澳金融科技联盟在深落地。

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市区两级金融科技创新奖共1200万元(市区各600万元),用于奖励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科技、社会影响力金融科技等应用项目,香港金融科技项目也纳入评奖范围。

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的首当其冲是绿色金融地方立法。据悉,全国首部绿色金融地方立法目前已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形成了《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征求意见稿)》。

同时,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需要深化绿色金融区域和国际合作。2020年1月,联合香港、澳门、广州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联盟秘书处将落户深圳。7月30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深圳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可行性研究项目启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议,深圳积极响应和支持,各方就探讨在深圳市建立一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旗下的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启动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可行性研究项目。

《行动方案》同时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共有15条行动措施,包括: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收入境内使用便利化、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建立双向跨境理财通机制、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积极稳妥扩大跨境转让资产新品种、规范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多项具体措施。对于跨境金融,《行动方案》也特别指出,将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深港澳金融合作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了支持港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深拓展发展空间,开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在深建设各类总部,持续深化深港澳保险领域合作等4条措施。

在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多彩画板上,深圳金融业将秉持创新基因,强化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应用,再创金融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深圳金融业40年大事记

●1981年7月中国银行深圳支行经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联合批准改为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对外挂分行和外汇管理分局两块牌子,局级建制。

●1985年12月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业。

●1986年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诞生。

●1987年4月全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成立,开启了中国由企业集团办银行的先例,探索出了一条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组织和管理的新路子。

●1987年5月全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组建,开辟了深圳股票交易市场的先河。

●1987年9月全国第一家经批准的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

●1990年人民银行深圳中支正式监管金银来料加工业务,奏响了深圳黄金夜市交易的序曲。

●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资本市场运作从此有了正式的载体。

●1998年深港港币支票单向联合结算机制正式运作。深港在票据、支付系统、币种范围等方面加速对接。尤其是深港跨境支付清算渠道的建设和完善,彻底打通了两地资金流动的血脉。

●2008年10月8日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在曼哈顿开业,这是自1991年美国颁布实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来,招商银行代表中国银行业实现的“零的突破”。

●2014年12月全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成立,践行普惠金融,让“更好”发生。

●2015年12月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金融壹账通诞生,专注于为中小金融机构科技赋能,在金融行业打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世界级的科技实力。

●2017年12月深圳加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FC4S)。

●2018年12月4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四个千亿”计划,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力争实现企业年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新增银行信贷1000亿元以上和新增民企发债1000亿元,助力深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19年3月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 《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良性退出指引》。

●2019年10月 FC4S绿色金融实验室落地深圳,该实验室除信息平台外,将推动国内外绿色技术、绿色项目与资金对接。

●2020年1月联合香港、澳门、广州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联盟秘书处将落户深圳。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