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福:每个人身上都有教育家的DNA
2021-01-26 16:18
来源: 南方教育时报

吴希福:每个人身上都有教育家的DNA

人工智能朗读:

人物简介 吴希福,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督学、深圳市优秀督学、全国小学骨干校长首届高级研究班学员、广东省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南山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南山区优秀校长、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全国小学名校长吴希福工作室”主持人、南山区党代表。

南方教育时报2021年1月22日(记者 刘丽 钟昕) 吴希福自1979年踏上教育工作岗位,至今已有42年。2003年他被引进到深圳南山,历任南山区大新小学校长、后海小学校长、文理实验学校校长,现在是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他提出的“跨界·融合”办学理念与“中庸”之道一脉相承,他坚信这样的办学理念本身就是世界一流的。

即将退休的吴希福表示将回到自己人生的起点,回到农村,回到讲台上去。说到能给深圳教育界留下什么,他希望是一个普通教育人对教育的毕生追求。

办学的定位是“经典型”

南方教育时报:2015年,您受组织委派在南山北部教育洼地创办南山文理实验学校,这是您在深圳任职的第三所学校,也是您在深圳第一次参与创建新学校。“文理”校名是怎么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吴希福:我2003年来到深圳,直到2015年创办南山文理实验学校,这中间有12年的时间。当时,南山北部片区的交通、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可以说是一个“教育洼地”。2013年之后,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先后落户西丽片区,2014年南科大实验小学也开学了,种种迹象表明,南山的北部片区要开始大发展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区域,需要与之配套的高水平教育,南山文理实验学校应运而生。筹办之时,学校定位就非常高,要办成在深圳乃至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在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的建议下,学校校名确定为“深圳市南山文理实验学校”。文理学院,又称博雅学院或通识学院,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类大学,主要有4个特征:小规模、高质量、经典型、综合性。这4点也是南山文理实验学校创办时的办学定位。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办一所能吸收国内外最优秀的思想、最优秀的文化、最优秀的知识、最优秀的技术的“经典型”学校。

南方教育时报:何谓“经典型学校”?

吴希福:经典型,就是说这个学校办了若干年以后,要能留下一些历史的积淀,这其实是很难的。国内外的百年老校并不少见,但未必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们记得住。

我认为文理实验学校能够被社会记住的东西有很多,例如文理以企鹅为吉祥物,象征着文理人坚毅、责任、合作、信任和智慧的精神,与之内涵相似的有文理路、和平钟。再比如“跨界·融合”的办学理念、“文理出手必不凡”的文理标准、“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你自己”的校训等等。文理实验学校给社会留下的这些文化,可能就是我这一辈子最骄傲的地方。

集团化办学的底线是优质、均衡、可持续

南方教育时报:“跨界·融合”如今也是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的办学理念。从一所学校到一个集团,“跨界·融合”如何从一所学校变成集团的共识?

吴希福:“跨界·融合”,首先是跨界,要把思想打开,不固步自封,不偏执。我本人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在“跨界”:从民办教师做到公办教师,从普通老师做到特级教师,从科组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从小学校长到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从内地到深圳,从中师、本科、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再到出国海培,丰富的经历是我作为一个教育者珍贵的财富。如果说我有一点成绩的话,那也是我不断去经历、学习、充实、融会贯通的结果。

“融合”,其实就是吸取国内外优秀办学经验,包括先进的管理体系,先进的课程体系,先进的人文氛围。每种教育都各有千秋,只要是利于区域发展和孩子成长都可以拿来借鉴。我们主张“扬弃”,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跨界·融合”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人与环境之间的跨界融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能力习惯性格之间的跨界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的跨界融合。

思想的跨界融合尤为重要,我希望文理人是有境界、有格局的。“将信任进行到底”“年轻不代表没实力”“年长不代表没活力”,这些都是文理老师们自己讲的,现在也是大家的共识。

南方教育时报:南山是深圳集团化办学起步较早的区,正在努力打造集团化办学的“样板区”。您曾提到办学“要坚持底线思维”,那集团化办校的底线是什么?

吴希福:南山文理实验学校创办的第三年,也就是2018年,以南山文理实验学校为核心校挂牌成立了“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是南山区原创品牌。目前,集团有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完全小学和一家幼儿园。对集团化办学而言,融合本身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我们做得相对比较成功。

融合首先还是靠党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就个人而言,人品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坚持底线思维是集团化办校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优质、均衡、可持续三点。一切集团化的发展,都应该符合这三个标准。要守住这个底线,需要制定符合需求的集团章程,权责到人。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目前有一套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并写进集团章程。同时,集团化办学也必须要提升集团的学术领导力,集团校的校长应该做学术型、教育家型校长,而不是行政事务型校长。

我们正在用行动诠释“世界一流的教育”

南方教育时报:南山要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作为南山集团校的校长,要怎么做才能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的教育”?

吴希福:我觉得我们正在用行动诠释世界一流的教育。

一流的教育首先要有一流的思想,这个一流的思想就是“跨界·融合”。

其次,还要有一流的管理,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我们也一直按照这五项修炼在实践。

再次,就是我们要培养一批教育家型的校长和教师。我坚信,虽然我们现在都不是教育家,但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教育家的DNA,每个人都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

最后还要有“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一流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国家课程必须百分百上好、学好、评价好,这是保底;学校课程分层实施,保证个性化发展;特需课程则要尊重个性,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此外,世界一流教育还必须要有一流的胸怀和格局。

有教育信仰是幸福的

南方教育时报:近些年,有一种声音:南山教育是建立在南山家长的高素质、高收入之上,实现的是“培优”教育,起点本身就高。您在南山做了17年校长,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吴希福:我不这么认为。我个人认为孩子的先天素质不会差太多,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真正的好教育,一定是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包括治理生态、教师生态、课程生态,文化生态等。有了好的教育生态,优质的会更加优质,不够优质的也能变为优质,最终走向优质均衡。南山家长之所以这样优秀,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南山教育理念的影响,家校合作共同塑造今天南山的优质教育。

南方教育时报:您为教育贡献了大半生,退休后还想去广西支教,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这份事业为什么那么吸引您?

吴希福: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名为“有信仰是幸福的吴希福”,我一生的信仰就是做教育。对我而言,教育是终身追求的一项事业,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应该在课外,不仅在我任职期里,也应该在我退休后,生命不息,教育不止。我想把自己的教育思考、教育智慧传达给更多的人,我的经历也促使我要这样做。

我的童年时代,国家还很贫穷落后,生活相当艰难,上学时历经坎坷,回顾一生,有时自己也会感叹确实太苦太累了。在人生最难的那些时刻,如果有人伸出了援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现在快退休了,去广西,去还不富裕的地方支教,向那里的孩子们伸出援手,对我来说真的是“自然而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回归,回归自己的原点,回归到我的童年。

[编辑:潘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