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如何变成“潜力板”——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调查
2024-02-29 14:58
来源: 经济日报

短板如何变成“潜力板”——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调查

人工智能朗读:

抓住县域经济发力点

县域经济发展薄弱,一直是广东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突出短板,存在总量较小、增长较慢、产业基础弱、内生动力不足、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说,“县域经济是突出短板,也是巨大的潜力板”。在广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陈祖煌看来,实施“百千万工程”就是要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

广东将全省65个区和57个县(市)划分为创先、进位、消薄三类,引导县域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遴选首批22个典型县(市、区),支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全国第一人口大县普宁市锚定“创百强”目标,聚焦“3+1”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普宁市委书记黄锐亮说,“去年,普宁市谋划‘百千万工程’‘三级三类’项目1219个,总投资821.56亿元。开展招商对接活动300多次,签约项目124个,是2022年的8.8倍,协议投资总额超20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质量、投资总额为近年来最高”。

鹤山市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之一,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2023年,鹤山市GDP突破500亿元大关,连续两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工业投资增长22.4%,工业税收增长42.3%。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表示,今年要再招引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力争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在汕头市南澳岛南侧海域,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向海深耕成为汕头实施“百千万工程”、壮大县域经济的新机遇。汕头正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加快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冲刺全国百强县,打造工业强县……广东各地围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突出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因县施策,走差异化发展路子。122个县(市、区)立足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也是广东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力抓手。

清远市市长温文星表示,清远把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走进位于清远市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车间内机器忙碌地运转着,工人们在抓紧赶制订单。从广州市海珠区迁入的禧凤服装清远生产总厂厂长钟国英说,“通过广州研发+清远制造,我们的产能和销售额都实现了显著增长”。

广东通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狠抓县域经济发展,强化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尤其是坚持县域统筹、城乡一体,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去年,广东系统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384个县域项目纳入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年度投资额超1700亿元。

一年来,广东县(市、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3年,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194.8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2.3个百分点。

[编辑:陈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