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跨界发展 深圳制造业服务业加速融合
2022-12-16 08:48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打破常规跨界发展 深圳制造业服务业加速融合

人工智能朗读:

编者按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应用落地,越来越多的新经济新业态在改写全球经济版图。深圳热情拥抱、积极尝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制造业服务化、海洋经济、飞地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如雨后春笋,竞相生长。今日起,本报将以聚焦“深圳经济新业态”为始,推出“年终经济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2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跨界,往往意味着打破常规,破旧立新。

在经济学界,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原属不同产业分类。然而随着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完备,这样的常规正在被打破。

制造企业向服务化转型,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也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企业的共同选择。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加速发展,深圳制造业企业找到破旧立新的“催化剂”,由单纯产品输出向“深圳产品、深圳设计、深圳管理、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品牌”一体化输出转型。

服务型产品越来越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制造业之“重”与服务业之“轻”,在深圳优雅结合。华为最新发布的Watch GT Cyber智能手表,正是将传统腕表机械美学与智能科技巧妙融合。

“传统钟表实现了信息增值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运动、健康等方面需求,智能化正体现了产品的服务属性。”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

以自身精密制造技术优势,深圳钟表行业加快迈进智能穿戴设备领域,与苹果、三星、华为等研发智能手表的企业合作,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硬件生产提供者,占全球智能手表近9成份额。

这种情况同样在自行车、眼镜、家具、黄金珠宝、皮革等行业中出现。喜德盛自行车加大自主研发,将手机开锁、导航、GPS通信等功能应用在自行车上,以智能化和信息化引领新风向;

雅视司徕柏光学科技联合华为开发的智能眼镜,可实现开放式聆听、智慧播报、健康关怀、指挥操控等功能;深圳家具龙头企业左右家私正将智能产品接入智慧平台,实现智慧家居互联,推动行业智能化。

“定制化”服务走向全球

制造业与服务业如何“跨界”,深圳“十四五”规划指明路径:

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信息增值服务等新型服务型制造模式,培育发展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服务优势,面向行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由传统的产品制造商向“产品+服务”综合服务商转型。

定制化让深圳制造企业追随市场“风向标”。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橡胶箱业务加速扩张下,中集集团循环载具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净利润约3亿元,同比增长约三成。“循环载具正是可提供定制化、可循环使用的载具产品生产以及租赁运营等服务,逐渐扩充了产品线和业务模式。”中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服装行业也是如此。深圳原创时装设计师品牌早已在巴黎、纽约、伦敦、米兰等国际时装周上大展风采。梁子、赵卉洲等知名设计师,把自己的原创品牌服装店开到了巴黎、米兰,紧跟国际时尚潮流。

个性化定制,也是“产品力”。深圳黄金珠宝、钟表、服装等企业的定制服务通过创新外观设计,表达更多个人情感与文化内涵。

产业融合还需破旧立新

深圳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也并非坦途。业界人士分析:“跨界”人才短缺、盲目追求“热点”以及转型成本高企,都是不小的挑战。

面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世界潮流,深圳“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产业链融合,推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领域重点产业园区向“服务+制造”综合园区转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探索深圳特色“母工厂模式”,以母工厂作为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工艺改进、人员培训的核心载体,将生产加工环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布局。

“支持文化、物流等优势领域服务业企业发挥设计、渠道、网络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建立工厂等方式,介入制造业环节,实现服务内容可视化、实体化,这也是一条重要路径。”余凌曲表示。

有专家建议,深圳应推动工业设计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重点领域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垂直电商平台以虚拟现实体验、线上直接参与等方式,围绕客户需求开展反向制造、个性化定制、3D可视化定制等服务。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