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双碳“1+N”政策体系再添新成员
2022-06-24 09:27
来源: 法治日报

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双碳“1+N”政策体系再添新成员

人工智能朗读:

减污降碳高效协同

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污染物进行协同治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指出,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特征,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均是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减污和降碳具有一致的控制对象,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协同推进。

“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既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会产生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说,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具有同根同源性,而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在控制措施方面也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将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控排措施深度融合,将加快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进程。

面对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与迫切需求,《方案》出台。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方案》锚定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统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在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整体性的基础上,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这位负责人说,《方案》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只有落地才能增效,推动减污降碳协同落地见效,需要在多层次、多领域推动试点的基础上,科学评价相关成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由点及面在全社会形成减污降碳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王金南说。

王金南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核心驱动力,要围绕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以及生态碳汇等领域的减污降碳技术发展需要,加强科技落地和难点问题攻关。经济政策是落实《方案》的重要保障,要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实施有利于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引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能力是提升减污降碳的根本支撑,要拓展完善天地一体监测网络,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研究建立固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核查协同管理制度,实行一体化监管执法。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