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组合港”让资源要素流动更高效便捷 去年进出口箱量增长47.8%
2024-01-14 14:33
来源: 深圳商报

“大湾区组合港”让资源要素流动更高效便捷 去年进出口箱量增长47.8%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1月14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董芳芳 通讯员 李思嘉 童佳运 蚁洁云)2023年12月30日,一批出口摩托车在广州新塘港办理完出口手续,经驳船“宝丰333”运抵蛇口港后,通过国际货轮运往尼日利亚、加纳等国。在这种“大湾区组合港”的进出口通关业务模式下,粤港澳大湾区内港口可以视作同一个大港,港口间实现泊位、堆场、航线等资源共享,省内沿江内支线码头的货物可自由调运至深圳港出口,形成大湾区水运一盘棋的全局效应。

去年以来,深圳海关在前期“大湾区组合港”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粤西地区外贸领域融入大湾区港口群建设,以此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便利化流动,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据海关介绍,2023年“大湾区组合港”接续开通“深圳蛇口港—湛江港”“深圳蛇口港—江门高新港”等组合港线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并将辐射范围延伸至粤西地区,累计开通线路已达37条。2023全年通过该模式监管进出口集装箱31.6万标箱,同比增长47.8%。大湾区内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踊跃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周边地区的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据悉,珠三角汇集了很多制造业企业,如佛山顺德素有“中国家电之都”的称号,美的、海信等均在此设厂,而东莞、中山、惠州等市也是制造业企业众多,但这些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却因珠三角水网水深、桥梁等限制因素,对提升效率、优化手续的需求日益强烈。

为了解决珠三角企业需要奔走两地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并随之带来物流、时间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深圳海关坚持“四下基层”,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走访码头企业、船公司、地方交管部门和货主企业,深入调研了解水路中转全流程堵点,创造性推出了“深圳枢纽港+珠江沿线支线港”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

2019年10月,深圳海关在关区内的盐田港与惠州港率先探索开展“惠盐组合港”项目,将盐田港的“堆场”延伸至惠州港,货物在惠州港办结通关手续后通过驳船调拨至盐田港装运大船,打破港口之间空间壁垒。该项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业界内一致好评。受此鼓舞,深圳海关开始联合其他直属海关,研究以深圳蛇口港为枢纽港,以珠江流域的小型集装箱码头为支线港,不断优化水运中转监管模式,陆续推出了跨直属关区的“深圳蛇口港—顺德新港”、“深圳蛇口港—北滘港”等“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业务量不断攀升。

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林浩宇副处长介绍:“通过联合省内其他海关进行港口代码共享,将组合港货物的通关、查验监管环节延伸到沿江港口,为生产制造企业及时解决通关疑难的同时,充分激活了各沿江港口仓储、装卸等物流资源,可以说实现了货物在湾区各码头间‘全天候’水路调拨,无缝衔接江海物流”。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