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以国家之力,推动黄河、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性文化工程。
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报编辑部特别策划推出“国家文化公园”系列报道,为读者描绘幅幅壮美画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巍峨雄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演绎奔涌澎湃的壮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留驻母亲河穿越时光的文化精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镌刻文化沉淀与精神传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见证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民族品格……
本报今起推出该系列报道,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发。敬请垂注!
长城历经两千多年持续营造,涵盖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总长度超过2.1万公里。它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北方辽阔大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
这条巨龙,在无数山峦间蜿蜒前行,在山海关与大海交融,在偏关与黄河“握手”,一路上与群山缠绵,一直深入到荒漠戈壁。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嘉峪关关城时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2021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规划》提出,整合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长城精神文化研究发掘、环境配套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数字再现工程,突出标志性项目建设,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专家认为,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如今,这条历史文化巨龙在传承与发展中昂首向未来,把新时代的长城故事讲得更精彩。
长城沿线15省区市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弘扬长城精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古老的长城焕发新的生机。
北京市规划明确“一线、五区、多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布局;河北省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四类主体功能区和五大工程建设优化项目布局;甘肃省成立了“甘肃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一大亮点。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河北将秦皇岛山海关、承德金山岭、张家口大境门和崇礼等4个长城重要区段作为重中之重。
在张家口赛区崇礼冬奥核心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就在桦林东段古长城脚下。
长城河北段依燕山—太行山脉而建,现存8个不同时期的长城近2500公里。2021年11月,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长城建设保护规划,以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崇礼四个重点段为引领,精心构筑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容的长城文化地标,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喜峰口,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1933年,国民革命军第29军曾在喜峰口、潘家口一带依长城阻击日军。长城抗战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潘家口水库修建后,喜峰口、潘家口两座关城和部分长城被淹没到水下。它们犹如巨龙潜渊,形成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
河北省迁西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马振说,长城抗战点燃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中国军民在喜峰口抗战中取得了胜利,也是“九·一八”后的首次大捷,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如今,长城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给业界带来巨大信心和力量。”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协会长城分会会长董耀会表示,当前,长城沿线各地正积极实施保护传承、文化研究挖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等工程,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35年长城文化公园全面建成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出了三个阶段建设保护目标:一是到2021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规划明确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初步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是到2023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全面建立。
在总体空间格局方面,《规划》充分考虑各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地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观游览价值、保存完整性和规模丰度以及开放利用程度等要素,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以明长城为主线,串联沿线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点,营造差异化的特色主题,全面展示长城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围绕“万里长城”形象标识,形成“1带、18段、26区、多点”的总体空间格局。
根据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区。
公园范围
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时间轴
1987年
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我国首批世界遗产。
2019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嘉峪关时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2019年12月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印发。此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全国多地陆续展开。
2021年8月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2022年10月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62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全面展现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生动呈现万里长城之美。
8条长城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1
长城文化遗产探访之旅
2
长城红色精神传承之旅
3
长城冬奥冰雪运动之旅
4
长城自然生态休闲之旅
5
长城多元文化体验之旅
6
长城古城新貌发现之旅
7
长城古村名镇寻访之旅
8
长城多彩艺术感悟之旅
文字整理:曹大伟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