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台风暹芭:暴雨制造机将继续北上“造雨” 哪些地方值得警惕?
2022-07-06 08:06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六问台风暹芭:暴雨制造机将继续北上“造雨” 哪些地方值得警惕?

人工智能朗读:

中国天气网讯 7月1日以来,台风“暹芭”携风带雨强势影响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广东多地雨量打破同期历史纪录,登陆前后它还在广东诱发了至少3个龙卷风。虽然7月4日早上8点,中央气象台已经对其停止编号,但它对我国的影响还远没有停止。未来几天,台风“暹芭”还将给哪些地方带来强降雨?为何它在停编之后还有如此强的“造雨”能力?

一、打破纪录!“暹芭”在华南制造了多少降雨?

7月2日15时前后,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在广东电白登陆。由于受到台风的正面袭击,华南的风雨影响最为强劲。

44c02a4f0a121954c070c0415dc34b7d_quality,Q_80.jpg

7月1日至3日,海南岛、广东中西部和南部沿海、福建东部、广西东部和南部等地陆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累计降水量超过250毫米的站点达到了268个。其中,海南三亚、广东乳源和三水,降水量均打破当地7月单日降水量的历史纪录。

二、一天三个“暹芭”为何能诱发多个龙卷风?

此次“暹芭”登陆前后还诱发了至少3个龙卷风。7月2日7时左右,潮州潮安区浮洋镇出现龙卷,受影响区域长度达1公里左右;10时30分前后,汕头南澳海面出现水龙卷;17时30分左右佛山南海西樵镇附近发生国标二级(EF1级)龙卷风,持续时间约2到3分钟,现场破坏路径约1.2公里,宽度约160米。

据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张玲介绍,龙卷风发生条件包括垂直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一定的低层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近地面1到2公里内的垂直风切变。此次台风本身风速很大,能为龙卷风诞生提供有利的大环境,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有利于微型超级单体和龙卷风形成的垂直风切变。而在台风外围螺旋雨带上,常常生成微型超级单体,如果能够发展到接地的状态,便会引发龙卷。

三、强势北上未来“暹芭”还将给哪些地方带去强降雨?

虽然今天早上8点,台风“暹芭”已经停止编号,但其对我国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它减弱后的残余环流仍然会继续沿东北方向北上,并与西风槽结合,给中东部十余省区市带去一轮较强的降雨过程。中国气象局也为此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调整为(暴雨)三级应急响应。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4日至7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湖北、苏皖北部、河南、山东及东北地区西部和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4日至5日为华中、华东地区集中降雨期,5日至6日影响华北、山东,6日至7日影响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为持续性降雨。

b9853ea28fafc58dc701c4d78ab5f12b_quality,Q_80.jpg

今天“暹芭”残余环流位于湖南境内,因此降雨主要集中在广东至河南南部一线,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西西部、广东中北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明天白天进入湖北境内,降雨的重心也会随之北移,安徽、山东、河南以及京津冀一带降雨明显增强,山东、江苏、安徽交界一带甚至可能有大暴雨;后天,“暹芭”残余环流将逐渐合并到高空槽中,山东、辽宁至内蒙古东北部一带将有较大范围的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可能有大暴雨。

四、威力不减为何“暹芭”停编之后还能一路北上“造雨”?

由于有西南季风的加持,“暹芭”在登陆前后“造雨”能力就很强。登陆之后,“暹芭”虽然强度有所减弱,水汽条件也不如在海上的时候,但水汽通道仍然比较畅通,因此有足够的能量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北上,并将来自南方的的水汽“搬运”到北方。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除了台风本体在北上过程中带去的降水之外,它还会与西风槽等其他天气系统结合,同时在经过山东和辽宁时,有更多的冷空气参与进来,可能会激发出更强的对流。因此局地强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五、台风季到来近期还会有台风影响我国吗?

目前我国台风季已开启,除了已经停止编号的“暹芭”,海上还有今年第4号台风“艾利”正在活动。“艾利”未来将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于5日上午登陆日本九州岛,我国仅东海东北部海域会受其影响出现6-8级大风,阵风9-10级。预计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中南部海域还可能有1个台风生成,但不会影响我国近海。

六、强降雨叠加未来防御重点在哪里?

最近十天,海南、广东、广西、山东以及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降水量和常年同期相比已经明显偏多,尤其山东部分地区甚至是常年的四倍以上。

674d732b4d21b2778ce134ceeab89c1d_quality,Q_80.jpg

而未来几天,上述地区仍将会有强降雨现身,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需要特别注意防范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时,珠江流域北江局地中小河流有超保证水位的气象风险,也需注意防范。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