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光明教育构建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
2022-12-09 08:2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光明教育构建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朗读:

12月8日,光明区2022年“幼小衔接”论坛成功举办,全区88所幼儿园共有2600多名教师参加了论坛活动,活动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此次活动为了精准把握幼小衔接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光明区在实现“幼有善育”过程中的创新探索精神,促进光明区幼小衔接健康发展。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近年来,为探索光明区幼小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和《深圳市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工作体系,构建幼小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

规划先行 打造幼小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表示,幼小衔接不仅关系儿童当下的发展,更关系儿童一生的幸福。为此,光明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改革,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构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长效机制和教育生态。通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合作交流,改进区域内幼小衔接的方式,全面落实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推动光明区幼儿园、小学的和谐、互动式发展,提高光明教育质量。

光明区以“一园一结、一对一策”为工作指引,印发《关于推进光明区幼小衔接试点基地园(校)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深圳市光明区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和《光明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结对工作方案》,建立行政、教科院、幼儿园、小学联动共同体,借助学区联盟治理力量,有效整合全区优质资源,纵深推进幼小衔接有序高效开展,打造从理念到教育生态均衡发展的优质格局。目前,完成全区6个街道88所幼儿园与学校双向结对,建立幼小衔接工作体系,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深入落实。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基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确立幼小衔接课程的发展方向,编制幼儿园的“入学准备课程”和小学的“入学适应课程”,深入教学实践,共同构建起幼小双方参与的动态合作关系网,实现学段对话与课程自然过渡。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本,共同研究、实施幼小衔接课程,做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衔接,实现教学贯通。

联合教研 搭建幼儿园与小学交流互动平台

幼小衔接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强化联动意识,协同合作,建立跨学段联合教研机制,鼓励幼儿园和对口小学建立联动教研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有机整合全区—片区—园(校)三级教研联动,凸显和强化三级联动功能,搭建幼儿园与小学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效扩大区域教研活动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光明区从五所试点园(校)入手,试点先行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定期开展互访、互培、教研、答疑等双向衔接活动。幼儿园和小学搭建教育理论和实践交流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网络教研新模式,以固定“联动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幼小衔接“同讨论、同计划、同实施、同评价”的“四同步”互动教研活动,形成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经典案例与可行做法。与此同时,借助幼儿园、小学双方的优质教研资源,着力破解单向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教研短板弱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幼小联合教研机制。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根据幼儿园大班毕业前和小学一年级入学初这两个时间段,牵头主办开展了多场关于“幼小衔接”结对校(园)的联合教研活动,先后走进多所幼儿园和小学,幼小衔接试点园(校)作为片区教研领衔园(校)承接区级幼小衔接教研重点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听取试点园(校)教师意见建议,谋划和整合试点园(校)教研重点,研究制定试点园(校)幼小衔接联合教研计划,共同探讨幼儿的“入学准备”和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各教研员各抒己见,阐述了小学各学科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些见解,提出小学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方式与幼儿园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一实际问题,同时受幼儿园活动的启发,一起探讨如何将幼儿园活动有效延续到小学各类活动中去的方法路径。

各幼儿园、小学经过学习、观摩片区试点园(校)的先进做法,根据本园(校)的教研特色和教学重点,制定本园(校)的幼小衔接教研计划。现阶段,光明区幼小衔接结对工作已全面铺开,88所幼儿园与学校双向结对,建立联合教研工作体系,幼小衔接工作深入小学课堂,了解小一新生情况,探索小一新生的适应课程。

加强培训 提升教师队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推进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亦是如此。11月17日至11月19日,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组织开展了2022年光明区“幼小衔接”专项研训活动,光明区幼儿园、小学的“幼小衔接”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副院长魏显峰表示,“幼小衔接”的价值不只是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更是共同追求儿童后继的可持续发展。他希望参训教师主动作为,开拓思维,互相交流,用智慧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出一条符合光明教育优质发展的道路。

三天的培训中,主办方分别从小学实践到专家对幼小衔接的时间操作分析到科学研究分析,分别邀请了盐田外国语小学校长王蓉、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刘国艳副教授、袁晗助理教授等3位专家,用科学的实践和理论去支撑儿童的发展需求。本次研训活动推进了光明区幼小科学有序衔接,明晰光明区“幼小衔接”的工作方向将继续围绕“行政推动、教研引领、双向协同发力、家园校社一体推进”的思路,在体制机制下功夫,在创新模式上做文章,让幼小衔接工作更加精准科学、规范有序,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天的集中研训虽然短暂,但有助于引发教师对日常工作的思考,借助专家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工作的问题。”光明区修远小学全懿老师表示,这次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小学到幼儿园的实践以及理论讲授。完成培训后,她意识到在一线幼小衔接工作中,要从学生、家长和教师这些参与者的需求出发,尊重科学规律和理论指引。幼小衔接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和参与,作为一线教师,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幼小衔接方面的认知与经验,对幼小衔接工作充满热情和憧憬,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

四方联动 着力完善家园校社共育机制

幼小衔接是不少家庭关注的问题,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和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小学宣传主阵地作用,还需要结合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家园校社四方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在推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中,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应需而动,着力完善家园校社共育机制,促进家庭和幼儿园、小学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幼小衔接认识,让他们能尽快适应从学前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转变。

如何让更多家长形成全面准备的科学衔接观?光明区各园(校)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园(校)联系栏、日常沟通、家长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各园(校)还多次组织开展“四方圆桌访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通电话热线、现场咨询、邮件咨询等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具体做法,积极搭建家园衔接畅通平台,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传播科学衔接理念,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撰文:姚卓文 通讯员 朱文静 刘懿)

[编辑: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