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讲述深圳社区降碳故事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板”
2024-04-16 07:0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讲述深圳社区降碳故事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板”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家里有不使用的东西,可以通过旧物回收换取碳积分;小小黑水虻成为减碳‘大明星’……”4月15日18时10分,大型生态文明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第一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其中讲述了深圳大梅沙社区打造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的故事。

大梅沙社区,是深圳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优质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从先行先试走向先行示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板”,取得丰硕成果。

大梅沙社区打造低碳城市社区新样板

据悉,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生态环境部联合制作,聚焦中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挖掘成功经验,生动展现我国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义。

该片计划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5集,每集40分钟。分别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修复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引领全球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以小切口、大主题的方式讲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成效。五集名称:“绿色之路”“攻坚之战”“生态之美”“治理之道”“全球之约”。

《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第一集“绿色之路”,聚焦深圳大梅沙近零碳社区建设。

近零碳社区建设,大梅沙社区是深圳第一个“吃螃蟹”的。2021年,大梅沙社区入选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试点社区。

在近零碳社区创建之前,大梅沙社区进行了一次基底调研,结果这里人均碳排放是0.68吨/年,而该社区提出的近零碳创建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减少40%,到2024年人均碳排放达0.40吨。这个目标意味着,居民每人每天只有1.1千克的碳排放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梅沙社区多角度出击,打出了举办零碳生活集市、探索黑水虻厨余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开展建筑节能改造等一套减排“组合拳”。

据了解,2022年11月,“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7)精彩亮相,向全球展示盐田区“双碳”建设经验。

近年来,盐田区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将盐田打造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区,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盐田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和靓丽名片,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了盐田经验、贡献了盐田智慧。

深圳碳排放强度达国际先进水平

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深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定位要求,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据统计,深圳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竞争力在全国28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

深圳立足建市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从先行先试走向先行示范,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美丽深圳建设,顶层设计先行。深圳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作为全市十大发展战略路径之一。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组织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重点领域行动计划,明确战略目标及实施路径。确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及第一个五年行动方案,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高规格成立包含17名院士专家、3名外籍专家和1名港澳地区专家组成的美丽中国典范专家咨询委员会。

建设美丽深圳,全面转型发展。深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打造绿色低碳交通格局,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气候项目市场化投融资服务新模式全国推广

近日,深圳市大鹏新区龙岐湾片区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成功入选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库,并正式推送金融机构,是深圳市投资金额最高的EOD模式项目。

据悉,这是深圳市首个投资超20亿元的EOD模式项目,为全国超大城市腹地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提供借鉴。

深圳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第一批承接的8项改革任务已阶段完成,以区域环评改革推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加快落地,打造气候项目市场化投融资服务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2023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

城市GEP评估考核应用在全面开展,实现GEP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每年公布城市GEP核算结果,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将GEP指标纳入全区11个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生态资源指数成为政府决策的行为指引和约束。

气候投融资改革率先探索。深圳首创全流程气候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气候项目征集途径、规范筛选标准、强化动态管理,率先突破境外资金投资气候项目政策,形成系统全面的境内资金支持气候项目优惠等政策。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推动绿色信贷等资金与项目融资需求顺利对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深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深圳蓝”成为城市靓丽名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2013年的89.0%提升至2023年的97.8%。细微颗粒物(PM2.5)由2012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17.6微克/立方米,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仅次于拉萨和海口。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

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由2018年的28.6%提升至2023年的100%,水环境全省排名第4。东部海域水质长期保持一类,茅洲河、大鹏湾入选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连续获评国际、国家级荣誉,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际荣誉称号,南山区、大鹏新区、龙岗区先后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全市各区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