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明珠”待生辉
2024-04-15 15:35
来源: 深圳发布

机器人产业,“明珠”待生辉

人工智能朗读:

在“人口红利”慢慢转向“人才红利”的今天,人口还能爆发式增长?

是的,你没看错。

不过,这里的“人口”,说的是机器人。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是观察全球电子市场趋势的一个“风向标”,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展”。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以下简称“CITE2024”)日前闭幕。人工智能技术炙手可热,CITE2024成为了全球厂商展现概念“变现”能力的擂台,千家企业携5000多件首发产品亮相,其中,最直接体现AI应用实力的机器人产业,涌现出许多明星级新产品,而这些机器人不少都是深圳“人”。

CITE2024上,《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深圳机器人行业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产业链总产值为1797亿元,同比增长8.7%。此外,深圳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量近10年高速增长,占据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更显出结构性的优势。

去年12月,深圳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优必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如今,在深圳,餐厅里端茶倒水、大街上清洁扫地、图书馆分拣图书,工作的是机器人,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普通公众视野外,因为机器人全过程接管而不必开灯的“黑暗工厂”也慢慢多了起来。深圳又一次展现出“赛博朋克”的一面,有望成为全球最先迎来“人口”爆发式增长的城市。

机器人产业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在关联技术上,这个产业与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数据通信等一系列前沿科技紧密相关,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有强大的工业综合实力支撑。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产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结果”更是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的核心,其发展将持续促进制造业、物流、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领域转型增长,其应用将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质量,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机器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深刻把握机器人产业的战略价值,并在战术层面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是深圳机器人“人口”爆发式增长的密码。

从政策层面上看,深圳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的试验田。

近年来,深圳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研发奖励等方面的扶持力度。2022年,深圳前瞻推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部署,将智能机器人产业明确为发展重点。2023年5月,深圳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强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率先提出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从产业环境上看,深圳拥有全国乃至全球孵化机器人产业最有竞争力的环境。

深圳制造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等经济体量庞大,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同时也提供了高度集成的产业链配套。

在创新方面,企业科研投入大、能力强,大量高技术人才、科研机构入驻深圳,优越的投融资环境,以及面向国际的开放环境,都为对技术、资本要素要求极高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过去,人工智能技术一直是卡在机器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机器人和传统机器的界限尚未完全突破。AI技术的爆发,势必掀起机器人产业革命性浪潮,谁能把握先机将“软件”落地为“硬件”,将科技创新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深圳,是最有可能的答案。

事实上,机器人“人口”爆发式增长恰恰是“人才红利”逐渐体现的最佳证明。机器会不会抢走饭碗?自工业革命以来,这一直是社会持续思考的“大哉问”。

历史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虽然具有一定破坏性因素,但总体上带来了劳动力的解放,最终受益的终将是全体人类。

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暨智能制造创新高峰论坛现场。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摄

面对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这轮“人口”爆发,我们普通人不必太过恐慌,更无需悲观,应该做的是尽快改变思维,思考如何适应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转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们不仅要在产业政策上扶持机器人产业,更要在服务层面提前布局。在这一点上,深圳其实已经先行一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已经为诸如汽车自动驾驶、无人机等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治理难题提前进行了法治规范。

这些法治化的规范措施,也反过来大大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当机器人步入社会,成为重要的劳动力,甚至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员,怎样让机器人更好地造福人类和社会,是我们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硬核力”实现更高能级发展,拥有机器人的明天,值得期待。(杨森

[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