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佣金抽成乱象调查:平台层层扣款 司机收入受挤压
2024-01-17 09:12
来源: 央广网

网约车佣金抽成乱象调查:平台层层扣款 司机收入受挤压

人工智能朗读:

央广网北京1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网约车行业层层抽佣”的话题被广泛关注。抽佣,指的是网约车服务平台对每一单行程要收取一定的平台服务费,这部分费用是网约车平台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影响司机收入的费用之一。在相关部门的规范下,2022年以来,网约车平台抽佣上限一般为30%,但不少从业者及研究者认为,这一上限可能正在被“突破”。

一位业内专家晒出的订单截图显示,乘客的订单结束后,应付款98.11元,但司机实收52.17元,抽佣比例高达46.8%。专家认为,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层层“抽佣”,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该如何监管网约车的佣金比例?

30%,是交通运输部2022年“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中,各主要平台公司公布的最高抽成比例,此后,30%成为网约车佣金抽成约定俗成的上限。

在多位网约车师傅提供给记者的截图上,平台抽成比例被精准控制在了29%。辽宁的王师傅展示的一笔订单显示,乘客实际支付70.21元,司机的基本收入为45.55元,抽成比例接近35%,为不打破30%抽佣上限,师傅收到了一笔4.3元的惊喜奖励。另一笔订单同样如此,师傅收到了0.34元的奖励收入,这样原本31%的抽佣比例降低到了29%。

在很多网约车司机看来,通过补贴的方式,将抽佣比例控制在30%以内,只是一种美丽的“表象”。种种套路下,实际的抽佣机制烦琐、比例过高。

套路一:平台扣除司机收入,让利乘客

河北的刘师傅说,一些网约车平台常以优惠券或优惠订单来吸引消费者,然而,这些订单的优惠金额,实际是从司机的里程费用中扣除的。“我从事专车行业,有一种单叫‘橙意单’,属于专车的便宜单子。就好比给乘客10元的专车券,这10元就从司机里面克扣,因为司机端的价钱计费很便宜。”

刘师傅向记者展示了一个订单,优惠前,乘客的付款金额应该是23.66元,但优惠完后,订单的起步价、里程费等均低于正常订单,司机的劳动报酬只有12.57元。

刘师傅说:“给乘客优惠以后,还抽成18.2%。如果按照给乘客原价23.66元(计算),我们的收益是12.57元,那已经抽成40%多了。”

网约车司机陈师傅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免佣金”订单。陈师傅解释,这笔订单中,他使用了自己购买的一份“免抽佣金”券,照理说,平台不再抽成,乘客的应付金额和司机的收入应该一致。然而,这个30多公里的订单,原本的价格在81元多,陈师傅最终只收到了63元。

陈师傅说:“花钱买了之后,我发现不对劲,免抽佣和不免抽佣,怎么到手是一个价。我就看后台明细,它的计价费用应该是80多元,司机收60多元。平台虽然没抽钱,但是把司机的20元给到乘客优惠券了,后来我给平台打电话说这件事。我就说,不免抽佣就不免抽佣,这不叫抽佣金,而是给乘客了,平台优惠券应该从平台出,别从司机里程费里扣。”

套路二:司乘两端显示支付金额不一致,疑似“阴阳账单”

近日,广西北海的一位乘客在完成订单后,将自己手机上的支付页面与司机端的收入进行了对比。司机端显示,乘客支付金额为24.13元,司机收入为22.8元,平台抽佣比例为5.5%。但是,乘客端的实付金额高达40.22元,算下来,抽佣比例高达43%。

网约车乘客说:“我刚刚叫的车,结束订单以后,司机这边显示乘客支付了24元,为什么收我40元?中间这16元谁拿去了?”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展示的一张订单截图,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这张截图显示为“第三方订单”,也就是由聚合平台分发、匹配。订单显示,订单结束后乘客实付98.11元,但司机端却显示乘客只付了71.46元,中间凭空消失了26.65元。

上述订单中消失的钱,去了哪里?北京一位司机说,大概率是被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层层扣了钱。“平台服务费就是抽成,一个平台要抽30%肯定是不行的,超了,就转一下手,我抽20%多,另一个平台抽20%多,抽多少都没事,这不明显。”

网约车聚合平台,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合作、面向乘客并匹配供需信息,共同提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平台。这类平台,往往关联导航地图、生活消费等场景,接入各网约车平台来提供服务。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尽管聚合平台能够一键呼叫多个平台,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出行效率,但同时也会挤压网约车群体的合理利润。

李俊慧表示:“聚合平台对用户的出行的订单,有一个调配、匹配的实质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使得订单可以按照后台设置的算法、方式,匹配给相应的中小网约车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因为服务费比例大小不同,会在用户侧订单获取上面,有这种优势差异。”

顾大松质疑,如果一个平台没有作为承运人参与网约车业务中,却又因其有订单获取能力取得收入,这种收入的属性是什么?司机是否因为层层订单转卖,只能熬更长的时间来维持收入?是否会因此引发更多安全隐患?

顾大松介绍:“聚合平台互相之间甩订单、买卖订单的情况很多,聚合平台来一个(订单),又给另外一个聚合平台,另外一个平台再抽一单,最后到司机手上就很少或者最后那个平台收得很少。小平台为了接这个单,只能找车况很差的、或者一些不规范接单的司机。本来应该淘汰的、一些没有获客能力的小平台,可能还会生存。司机去接很低价的订单,延长劳动时长,就会产生安全隐患。”

多位网约车司机向记者展示,在层层抽佣之下,时薪维持在20元左右,这个收入几乎是很多城市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李俊慧认为,从交通运输部门关于抽成比例的指导意见来说,需要在聚合平台发展的背景下,对层层抽佣的问题进一步监管。

李俊慧说:“如果抽成比例过高,等于变相挤压了网约车司机群体的生存空间、盈利空间,要维护市场公平合理的环境,维护司机权益(在)一个合理的空间。”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压实企业责任,保障乘客和驾驶员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除了将整体抽佣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还可从法律角度出发,探索保障制度。

程世东表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还是要尽可能保障司机的权益,我们有责任保障所有劳动者的最低收入和最长工作时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所规定的。现在一些司机按每小时的收入水平已经非常低了,不论是网约车司机,还是出租车司机,也可以去考虑探索或者尝试,要求平台保障司机每个小时的收入水平,通过这个方式解决一些问题。”(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周益帆)

[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