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9032米世界纪录
2022-05-23 08: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我国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9032米世界纪录

人工智能朗读:

九上高原

在珠峰站东南方向400米处,便是浮空艇科考分队的营地。营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临时搭建了28个方舱,四面是冰川融雪冲刷形成的河滩。

这是何泽青第九次来到青藏高原。2017年11月,体积只有1250立方米的浮空艇首次飞跃5000米高度;2019年空天院研制的极目一号I型浮空艇,观测高度到达海拔7003米,刷新青藏科考系留浮空艇驻空科学观测海拔高度世界纪录。

第九次来到青藏高原,这头“大白鲸”有了新的使命:要消除地表辐射的影响,在珠峰地区探测大气水汽同位素、甲烷、黑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标识物,获得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

“我们要挑战升空高度高于珠峰的目标。”何泽青说。这一次,由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电科八所等单位抽调的63名科考队员组队向珠峰前进。

浮空艇科考分队总调度付强是一名90后,2018年第一次上高原时,因不适应高原气候,氧气不足,一路上头重脚轻,不作业时他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个星期才逐渐好转。

如今再“战”珠峰,他告诉记者,在试验场地,昼夜温差大,队员们晚上穿上了羽绒服和军大衣,到了中午又陆陆续续地换成了短袖。高原上又晒又冷又干的环境,让部分队员经常流鼻血。

在这里,衣食住行一切从简。取水不方便,队员们轮流去珠峰站打水;水装在塑料桶里,中午太阳晒久了,水中弥漫着胶皮的气味;没有建筑物遮挡,这里风沙肆虐,吃饭咬到沙子是常有的事。

在珠峰地区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不缺的是精神。

浮空艇结构设计师陈其是一名95后,在入职第二年,他便选择跟随青藏科考浮空艇分队来到珠峰站,协助其他队员完成浮空艇的充气工作。在高原,风云变化莫测。试验当天,天气预报显示将会出现南风,而在现场展开充气作业的过程中,风向突然变成了北风。

“这对于浮空艇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时刻。”陈其解释,要沿着浮空艇流线型的身躯从头到尾地输送气体,而当风向转变后,如果协调不到位,气体在内部流窜,会出现局部应力过大导致材料撕裂的风险。现场25个队员通过控制小车的角度,避免气体出现巨大的波动。历经10小时,成功将浮空艇转入锚泊状态。在冷风中吹了一整夜,陈其和同事已经手脚冰凉。充气作业结束后,有人买回了牛羊肉,用高压锅一蒸,热热闹闹地犒劳了大伙儿。

1999年出生的研二学生崔宇轩跟随队伍来到珠峰实习,他始终记得风机测试的一个细节:在完成风机性能检测后,在场的一位科学家提出质疑,认为风机的声音不对,多方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后,这位科学家仍坚持要求拆卸风机、检查内部的零部件。后来发现,果然是风机的零件在运输中出现了轻微的磨损。

在这里,陈其受到了触动,“科学就是要迎难而上,用技术手段解决现有的难题。”崔宇轩则发现,“科学要做到极致的严谨,任何一环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