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全域、全龄”开展自然教育 深圳全力塑造崭新城市名片
2022-04-01 07:36
来源: 深圳晚报

“全民、全域、全龄”开展自然教育 深圳全力塑造崭新城市名片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04月01日讯(记者 李晶川2021年岁末,在“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一周年之际,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下简称“规自局”)收到了来自中国林学会、全国自然教育总校的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在充分肯定深圳自然教育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对深圳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市。

在过去的一年,首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成功举办,首届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精彩纷呈,“寻找深圳最美自然守护者行动”反响热烈,“自然大师课”线上线下听众如云,粤港澳自然教育嘉年华深圳会场人气旺盛,深圳自然教育优秀活动样板评选成果丰硕,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成为国内自然图书最高奖项,深圳自然教育机构承办的首届南岭观鸟节圆满成功……深圳自然教育从点到面、由内向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科学规划创造新型山海城

深圳位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区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森林面积达788.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40%,共有野生动物110科513种、野生维管植物2080种,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27个,建成梧桐山风景名胜区、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远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丰富的自然资源既是深圳生态保护的成果,也是开展自然教育的丰沛土壤和必要基础。

自1986版总规开始,深圳便奠定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组团式结构,2005年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守住了山海资源,初步实现了生态与都市交织的空间格局。2020年10月,规自局正式向社会公布:在最新版的城市总规方案中,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新视角,创造新型的山、海、城关系,搭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生态保护格局。

这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山海连城”计划。在这个规划的指引下,山海成为深圳美丽的生态背景,从最基本的保护,到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让市民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

政府引领是深圳自然教育重要力量

自然教育在深圳的发展历程表明,科学、有力的政府引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深圳儿童乐园、园博园和洪湖公园等自然教育中心相继面向市民开放。由政府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负责运营和管理,面向社会募集资源,向公众免费提供自然教育活动的方式,成为深圳先行探索的自然教育推广模式。

此后,《深圳市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自然教育在深圳的发展。2020年10月,规自局出台《关于依托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也是深圳首个专门部署自然教育的政府文件。当年11月2日,由规自局牵头,红树林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联盟”成立暨自然教育经验交流会议召开。11月30日,规自局印发了《公布首批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单位名单的通知》与《关于成立自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由此宣告了“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的成立,搭建起了以“全民、全域、全龄”理念为基础的自然教育合作平台,为深圳的自然教育工作创造出更多鲜活经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壮大,“联盟”目前已拥有成员单位114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新加入的社会机构。

从华侨城湿地的自然学校,到深圳童伴童游科技有限公司的儿童周末森林学院;从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河流方程式”青少年水环境教育,到蓝蹼珊瑚生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野生珊瑚自然环境产卵观察及水下直播;从深圳市观鸟协会的深圳湾公众观鸟推广活动,到深圳市方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坪山区全域自然博物项目……这些被评为首届“深圳自然教育活动优秀样板”的项目,就是在政府科学引领下,深圳自然教育蓬勃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

公众高水准参与成深圳自然教育特色

家有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近年来,深圳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公园大力开展自然教育,激发了公众体验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热情,一批专注自然教育的基金会、协会等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和从业机构也迅速成长起来。

在自然理念蔚然成风的环境下,千万深圳人逐渐成为深圳野生动植物物种新发现和新纪录主力军。2021年12月9日,由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蕨类植物专业委员主任严岳鸿与助手魏作影等人发现的深圳双扇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正式发表,标志着以深圳冠名的植物新种达到10个。

从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城市正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时尚。2021年4月30日至5月9日,由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城市自然挑战赛为期10天的赛期里,共有17支参赛队伍268位参赛者在深圳市内进行自然观察,最终收到参赛者提交的17632条有效自然观察记录,期间一共发现了3348个物种。这些参赛市民用视角各异的照片,交织出了深圳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自然图景。2021年以来,深圳新发现和新记录的野生动植物就已有近三十种之多,包含深圳秋海棠、深圳双扇蕨、墨喉南星、深圳近管蛛、绿翅金鸠、蓝喉蜂虎等。而发现这些精灵的主力军,是热爱大自然的广大普通市民朋友。

“这既说明深圳自然教育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证明了深圳社会力量在自然教育工作方面的实力。”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审之一、深圳市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刘莉娜博士评论说。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城市

在2021粤港澳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中,55家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公益性自然教育机构参展。这是该系列活动历年来参与机构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其中涵括了多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省级自然教育基地、社会组织、基金会等多个主体,呈现出粤港澳自然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兴旺景象。

“南岭是生态特区,深圳是经济特区,自然教育就是连接这两个特区的桥梁,希望通过跟深圳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推动南岭国家公园的申报工作,为两地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杨昌腾说。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高度评价了深圳自然教育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深圳如何更好地与兄弟城市合作提出了宝贵意见。陈俊光认为,深圳是中国第一家自然学校的诞生地,在推进自然教育工作中,开创了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自然教育管理模式,为全省自然教育事业的工作积累经验作出了表率。近年来,省林业局也组织了省内外一些城市来深圳学习,为国内自然教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深圳自然教育联盟与省内外自然教育联盟进一步对接、合作、交流,将自然教育市场做大做强,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