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是一座城市,城市是一座公园”,深圳人对这句话一定深有感触。在公园中跑步锻炼,一派朝气充满活力;在公园中留影一抹“深圳绿”,一幅岁月静好的姿态……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曾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番话言明了大师的价值,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大师同样是精神和智慧的引领者。这样的引领也常常会超越身份和地域,直抵人心和灵魂。
深圳有条件有优势赢在区块链新赛道上。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国内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也纷纷争夺区块链的产业制高点。
立法叫停外卖免费一次性筷子、汤匙等,有助于减少消费者对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符合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要求,也契合深圳生态文明建设和“无废城市”建设精神。
作业减负更当从学校、老师的源头着手,多措并举,综合整治,倒逼“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进而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深圳计划到2025年建成1000公里碧道。所谓碧道,即以江河湖库水域及岸边带为载体的公共开敞空间。建设碧道,能够促进水域生态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水陆联动发展。深圳水泽密布,傍海而生,千里碧道将串联出一道珠光闪耀的水畔风景,更将与现有2448公里、长度仍在不断增长的深圳绿道交织,奏响未来海洋城市的美丽乐章。
10月29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9日,读创—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正式上线。深圳商报旗下的读创客户端正式迭代升级,开始向深圳300万商事主体提供精准贴身服务。读创由此变身为我国商事主体第一城的企业社交平台,也开创了一个媒体专业服务一座城市所有企业的先河。
修订后的《条例》着重强调监护人对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监管责任,要求监护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或者参加社会服务,有利于倒逼监护人履责,主动管好“熊孩子”。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的深刻自我革命,要以战胜自我、壮士断腕的切实举措,不断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打造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为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构筑新优势,推进媒体高质量融合。
11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修正案》中,增加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内容——未成年人若出现交通违法,监护人要接受道路安全教育或参加社会服务。
根据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监护人加强教育和监管,并要求其监护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或者参加社会服务。
乘客行为规范有了“国标”,不仅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也增强了出行安全,减少了摩擦,降低了运行成本,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的上线运行,目的就是要把全市的仪器设备整合起来为社会所用,打造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窗口、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全市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改善城中村居民生活环境,同时保留城中村给城市带来的融合空间与历史记忆,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需要探索的课题;城中村综合治理与都市更新,也将成为深圳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的契机。
今天,以“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再度在深圳拉开帷幕。至今,这一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
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深圳一直在努力。深圳市政府将于今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提请于每年11月1日正式设立“深圳企业家日”。从此,深圳企业家将可望有自己的节日。
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办法》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包括不得在地铁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不得骑行平衡车、电动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等。
根据规划,深圳将用更大的力度推进公共住房建设,位于原特区内的公共住房项目最高售价低于5万/平方米、位于原特区外的公共住房项目售价低至2万-3万/平方米左右,均远低于同类地区商品房售价。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官方微博透露,该局已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核查,“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涉违法,已被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