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奋力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2023-02-06 08:0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奋力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朗读:

激活新经济增长点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深圳奋力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吴 璇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深耕“蓝疆”,唱响“牧歌”……古往今来,江河湖海一直是人类的“蓝色粮仓”。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保障渔业稳定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水产品“菜篮子”、服务政治外交大局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海洋强国、美丽中国等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圳“十四五”期间将锚定渔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储近用远,不断形成渔业新经济增长点、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赋能创建中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标杆、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

重点突破,高质量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对渔民群众的鼓励,2023年将随着深圳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的开建,有了生动实践。这些比航空母舰排水量还大的“巨无霸”,以中国自主、世界首创的船载舱养技术为核心,每船每年可源源不断供给高品质南海特色鱼品超5000吨,带动形成“海、岛、陆”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深圳建成国际重要水产品集散、转运中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深圳现代渔业发展,奋楫潮头逐浪高,确定了“十四五”期间五大领域重点突破:

打造深远海新型养殖示范,深圳将大力实施“耕海牧渔”工程,高水平建设“深蓝粮仓”。支持深水抗风浪网箱、海上综合渔业平台和养殖工船等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船舶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成创新。开展养殖工船新技术应用试点,支持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建设,充分利用东海、南海和公海适宜海域开展优势鱼种规模化养殖。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深远海网箱基地建设,加快智能装备及养殖技术应用。

建设蓝色种业发展高地。深圳鼓励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支持水产种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和成果应用转化。高标准筹建深圳现代渔业(种业)创新园,探索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深圳),汇聚国内外种业顶尖科研院所和蓝色种业企业,做大做强水产种业“中国芯”。

提高远洋渔业竞争实力。深圳引导远洋渔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企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实施“智慧渔船”工程,打造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大力支持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推动全球远洋渔业企业总部及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向基地聚集,构建母港装卸、加工物流、交易展示、海洋科研和渔旅文化等远洋全产业链发展的国家级远洋港区。

提升精深加工综合水平。深圳引育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精深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以水产品为核心的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功能食品、休闲食品、预制菜等产品的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提高水产品高值化利用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培育壮大渔业大健康产业集群,增强渔业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展现都市休闲渔业魅力。深圳科学制定休闲渔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都市休闲渔业,深度挖掘特色渔文化,丰富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内涵。鼓励渔民减船转产和渔船休闲化更新改造,引导休闲渔业从业个体和企业规范经营。支持依托码头、渔港、渔村、渔业种业基地、文化建筑等陆域载体,休闲渔船、海上综合渔业平台等海上载体,开展餐饮美食、观赏旅游、渔事体验、生态文化、科普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新业态。

引优培强,高规格打造渔业科技创新高地

藏粮于海、藏粮于技,目前,我国渔业育种技术和种业体系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渔业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仍需要在优良品种、养殖模式和病害防治等要素方面攻关突破。深圳积势蓄力,以创新“第一动力”助推渔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奏响“渔舟唱晚”悠扬乐章。

打造现代渔业人才新梯队。深圳将努力培养现代渔业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综合交叉人才,加强传统渔民专业能力提升与转产就业指导;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渔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渔业领域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驿站”。推动渔业专家库和咨询专家委员会等渔业智库组建,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健全专业人才“培引育”全流程服务机制。

建设渔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圳将提高渔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渔业领域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在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渔业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渔业创新平台、实验站、试验基地建设,承接国家、省渔业重大科技项目。鼓励聚焦遗传育种、健康养殖、设施装备、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智慧渔业等领域,创新一批核心技术及产品,着力打造“基础科研+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渔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打造智慧渔业先锋城市。深圳将充分发挥“全球5G第一城”“全球双千兆标杆”在计算机、通信、卫星、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领域的产业技术优势,与渔业深度融合,加快渔业生产、加工、建造、经营、管理各领域信息化应用。鼓励动态监测、智能分析、信息共享、应急指挥等智慧渔业项目开发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船队、数字渔场、智慧渔港和数字渔业产业园。

开放共赢,高层次深度参与全球渔业治理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深圳以渔业联通世界,积极拓展蓝色伙伴关系。

搭建国际渔业交流平台。深圳鼓励渔业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国际性渔业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和推介活动,积极承办渔业领域国际性论坛、赛事、展览,实现技术输出与引进并举。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旨在打造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商贸与科技资源的世界级旗帜性渔业盛会。

深化深港澳渔业合作。深圳吸纳粤港澳大湾区渔业龙头企业,筹建粤港澳渔业产业联盟。拓展深港澳渔业合作领域,开展流动渔船(渔民)管理、联合执法、渔业资源保护修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渔业生产与科技、水产品消费及加工流通、休闲渔业等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创新港澳流动渔民转型模式与路径。依托深港交界海域、海岛,探索共建深港澳海上渔旅创新综合体,打造承载三地制度创新试验、传统渔业转型发展、海上休闲体验的融合示范区。

耕海牧渔惠民生 科技引领向深蓝

深圳“十三五”现代渔业发展态势良好

“十三五”期间,深圳加速推动民生渔业、远洋渔业、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生态渔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一跃成为广东省远洋渔业强市,发展呈现三大良好态势:渔业经济形态由近海捕捞、养殖,向深远海资源利用转型,科技、绿色的含量不断增加;渔业由单一经济价值,向民生、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延伸,成为彰显滨海城市特色和保障民生幸福的重要载体;渔与城的空间关系变化,由过去的空间争夺,走向协调与共融发展。

●战略引领,强化现代渔业发展顶层设计

深圳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发展,着力完善渔业法规、政策、规划、计划体系,印发《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编制完成《深圳市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深圳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渔业类)扶持措施(送审稿),从更广视野、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明确深圳现代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与实施路径,加大对远洋渔业、现代种业、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等重点领域方向的扶持力度,引导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挺进深蓝,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批

深圳是广东省远洋渔业的主力军,远洋渔船数量和产值占全省总额约六成。2019年以来,深圳抢抓“双区”建设机遇,积极谋划拓展远洋渔业产业链,引导渔业产业空间集聚,培育大湾区中高端水产品消费市场,筹建的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于2021年12月正式获批、力争2025年完成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预计2023年正式挂牌运营。2022年11月,深圳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把中农发集团渔业总部落户深圳,并深入合作建设运营好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加速远洋渔业向产业链高价值环节跃升、提升远洋渔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开放发展,打造国际交流合作推广平台

高标准筹办首届国际渔业博览会,集聚科技创新、知名企业或机构、产业链上下游等国内外高端渔业资源,搭建集展览展示、行业推广、交流合作的国际渔业平台。目前,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已向13家外国政府部门、商协会及外国驻华机构发出邀请,收到智利、西班牙、亚欧等国家和地区相关行业组织参会确认,展位预定670余个,计划举办论坛及配套活动约20场。

●科技兴渔,大力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

种业是现代海洋渔业的芯片,是海洋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深圳充分发挥国家、部省级种业创新平台优势,依托广东海大深研院、南海所深圳试验基地等科研机构及20多家优质种苗企业,推动保种育种、苗种繁育等海洋种业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示范和成果转化,打造南方重要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目前,深圳已建成杨梅坑墨瑞鳕鱼繁育示范基地、洋畴湾卵形鲳鲹水产品种质库基地等示范样板,参与研发的“青虾2号”“鲃优1号”“建锂2号”等新品种获得国审品种权,年产和外销鱼苗约13.5亿尾、虾苗约40亿尾、贝类约4.6亿粒。

●转型升级,高品质规划建设现代渔港群

编制《深圳市渔港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引导传统渔港差异化定位、转型升级和“智慧渔港”建设。以蛇口渔港为试点,高标准启动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推动国际一流现代渔港更新蝶变,打造渔业文化新城市名片;持续推进盐田渔港改造、深汕小漠港、鲘门渔港升级改造,打造港城融合的都市消费型渔港。全面实施“港长制”,全市渔港基本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格局。

●拉动消费,“我帮企业找市场强信心”

鲜活石斑鱼、珍品黄骨鱼、印尼南美白虾、沙井蚝肉、冰鲜金枪鱼刺身……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创新“产业+直播+金融”模式,主办“2022年深圳水产品推介会”“2022深圳海鲜年度庆典”,帮助渔业企业寻找市场、促进消费、增抢订单、提振信心,丰富深圳市“菜篮子”供给,让舌尖上的鹏城海味誉满全城。同期,联动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在国内率先发放20万元水产品线上消费数字人民币,助力实体经济和消费复苏。活动一个月内拉动石斑鱼消费20万多公斤,产值约1700万元,带动“深圳手信”沙井蚝油年营收由50万元增至约500万元。

●绿色发展,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深圳积极推进人工鱼礁区建设和管理,建成杨梅坑、鹅公湾、东西涌3个人工鱼礁区,共计7.64平方公里,投放礁体8877个。深圳市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获农业农村部批复,共计7.48平方公里,将打造全国首个以珊瑚为主题、以“养护”为特色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连续35年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平均每年放流苗种(含生态补偿)2亿尾(只)以上,试点放流中国鲎、救护野驯放流绿海龟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亮剑护渔,守护人海和谐“美丽深圳”

系统推进全市渔船“不安全、不出海”专项行动、渔业船舶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护渔”“亮剑”“蓝盾”等渔业执法专项行动,联合展开反走私反偷渡执法,保持打击渔业违法、用海违法等高压态势,抓好渔民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全方位织密织牢海上安全防护网。连续近9年设置深圳湾全面禁渔区,禁渔执法、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社会参与等多措并举,守护深圳湾鸥鹭翔集、人海和谐的生物多样性,擦亮集生态之美、人文之蕴、创新之魂于一体的“美丽深圳”闪亮名片。

厚植产业沃土 优化创新生态

深圳“十四五”渔业经济总产值锚定百亿元目标

渔业是海洋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跑出渔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度”,耕耘好蓝色经济“高产田”。

《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现代渔业发展质量效益将明显提升,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科研实力大幅增强,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水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与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渔业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渔业资源管理更加精细,渔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渔业对外合作进一步拓展,渔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增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未来三年,深圳将从科技创新、设施建设、民生保障、文化提升、资源保护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发力,重点实施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深圳)、密克罗尼西亚海外远洋渔业基地4项国家级示范工程,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等5项区域性标杆项目,以及深港海上渔旅创新综合体等14项市级重点工程。

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届时,深圳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可达100亿元、远洋捕捞量6万吨、新增市级及以上渔业创新载体数量超过5个,水产品人均消费量30-35千克/年,渔业文化地标数量超过3处,渔业主题文化活动次数3-4次/年,千吨及以上级远洋码头泊位数4个。

展望2035年,深圳现代渔业将进入成熟发展期,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基础科研与成果转化能力全国领先,成为我国现代渔业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城市范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全面显现,水产品供给体系更加完善,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渔业消费体验中心;渔业文化软实力充分彰显,资源管理制度系统全面,在全球渔业合作中的角色更为突出,形成科学高效的渔业治理体系,成为我国现代渔业管理改革示范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标杆、创造型现代渔业之都。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