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底气更足了”
2023-02-03 08:08
来源: 深圳晚报

“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底气更足了”

人工智能朗读:

华侨城湿地建设中,施工人员进行清淤作业。

华侨城湿地是深圳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 欧阳勇 摄

2月2日,志愿者在华侨城湿地清理入侵植物银合欢幼苗。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供图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2月2日一早,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简称“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孟祥伟忙不迭地接待前来访问的一众记者。当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作为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全国第一所自然教育学校、深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和首个广东省重要湿地,华侨城湿地自然备受关注。

华侨城湿地实行免费开放、预约入园制度。由于这里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为了尽量减少对迁徙候鸟的影响,在每年候鸟季,华侨城湿地限定每天只接受300人次的入园预约。当日10时许,孟祥伟就得知当天的预约人数已满,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她带着一名工作人员进入园区巡视。在一间观鸟屋,几个小朋友正摆弄在外面捡来的树枝,孟祥伟和颜悦色地告诫他们,这些树枝有可能碰坏观鸟屋里的设施,孩子们听了以后,马上把树枝拿出去放在垃圾桶旁边。一位游客一边在湿地步道散步,一边用随身携带的小功放机听着音乐。孟祥伟轻声提醒对方:“请把音量关小,否则可能会打扰到这里的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游客听后,赶忙关掉了挂在身上的小功放机。

“每个人心底其实都有一颗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种子,作为湿地保护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最好的方式去唤醒大家心底的这颗种子。”孟祥伟说。

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恢复”,华侨城湿地在当天专门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开展了清理湿地垃圾和入侵植物等系列主题活动,志愿者纷纷响应,不少志愿者还特意带着孩子参与活动。孟祥伟说,“零废弃”“无痕湿地”一直是华侨城湿地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的完整性和自然性,让超千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孟祥伟还把定期清理入侵植物设计成针对中小学生的自然教育体验课程,让他们从小认识到湿地保护的意义,同时身体力行为“湿地恢复”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是一块“被深圳人捧在手心的湿地”。2007年,华侨城集团受深圳市人民政府委托接管这片湿地,便秉承着“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开创“政府托管、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历时5年,耗资逾2亿元,对这片湿地进行保护性修复、持续性提升。2014年,全国第一家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成立,以打造自然教育界中的“黄埔军校”为目标,摸索出“一间教室,一套教材,一支环保志愿教师队伍”的“三个一”运营模式。八年来,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携手环保志愿教师研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多元化课程,现已培育环保志愿教师14期、青少年志愿者4期600余人次,开展教育活动近万场次,直接参与公众近百万人次,每年平均接待全国各地来访交流近500批次、逾6000人次,涵盖国内33个省区市,由此获得“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银奖”等诸多嘉奖。2022年11月9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EPA湿地教育与保护论坛”宣布,华侨城湿地与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上海市东滩自然保护区一起,摘得全球首批《湿地公约》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

就在孟祥伟在园区巡视时,更是传来了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宣布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好消息。孟祥伟得知后会心地笑着说:“这是对深圳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充分肯定,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底气更足了!” 

[编辑:朱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