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中国最高树背后的冷知识
2022-05-25 07:55
来源: 北京日报

“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中国最高树背后的冷知识

人工智能朗读:

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相当多的研究表明,树木生长越高的森林越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对全美的8万多个小块林地进行研究,分别测量了每600平方米土地上树木高度和物种组成情况,再结合近千平方公里网格土地中的数据,得出了树木最高高度与树木种类的多样性呈正相关的结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树高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树越高,生长和吸附的苔藓越多,越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原因在于,树高制约着树木冠顶到地面整个垂直梯度的小气候变化,而这种小气候变化可以使树附生苔藓植物找到适应自身生存的不同区域,使得物种更为多样化。

以墨脱为例,在西藏墨脱县发现高76.8米不丹松的山地雨林中,还存在着中国最密集的70米+巨树群落,这说明,高大的树和其他树种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墨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墨脱县所属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落差7000多米,这一区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地形地貌方面,这里有西藏常见的高原草甸,也有亚寒带高大的杉树所覆盖的山脉,还有巨型芭蕉树丛生的雨林。而且墨脱县地貌复杂,海拔差异大,生境类型多样,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拥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流石滩几乎所有的植被类型,孕育了从热带到寒带几乎所有的陆生植被类型,分布着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中65%的物种。

这些丰富的植物和高大的杉树吸引了众多的动物,也成为许多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如云豹、雪豹和赤斑羚,这里还是中国唯一确认的孟加拉虎栖息地。得益于森林的生物资源,墨脱县和雅鲁藏布大峡谷也发现了更多的新物种。比如,2005年新发现墨脱湍蛙;2008年新发现墨脱臭蛙;2015年新发现灵长类新种——白颊猕猴;2016年新发现刺疣齿突蟾;2019年新发现了兽类全新属和全新种——高山鼹属的墨脱鼹等;2020年新发现周氏角蟾和叶氏角蟾。

在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墨脱有记录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达近30种。其中,墨脱鼹生活在海拔2400至3700米的栎树灌木丛中,仅产在墨脱的格当乡和达木乡。

这说明,高树和多树种的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最高树的“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

测量树木的身高,其实方法既有现代科技也有原始手段。

比如2019年对亚洲最高的树“塔”进行测量时,就用了最原始的“爬树”的办法,是由当地攀爬员贾米爬到这棵黄娑罗双的树顶并把测量尺放至地面后,才确认这棵树的高度为100.8米。2021年10月,“野性中国”团队测量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内72米的秃杉,也是用的“爬树”方法。

而此次对83.2米黄果冷杉和76.8米不丹松身高的测量,则是采用了背包激光雷达和无人机的方法。激光雷达方法就是利用激光测定两点之间的距离;无人机方法则是使用无人机飞到树冠顶端平齐的地方,放下吊绳,再测量吊绳的长度。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