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中国最高树背后的冷知识
2022-05-25 07:55
来源: 北京日报

“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中国最高树背后的冷知识

人工智能朗读:

长得高是生存竞争需要

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发现黄娑罗双树“塔”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塔”的重量除去树根,高达81.5吨,与13头非洲草原象的重量相当。而且,这种树即便长到255米,仍然可以支撑自身的重量。因此,“塔”还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被自身重量压垮。

而且,在沙巴州这一地区还有其他同样的高树,如高达89.5米和97米的黄娑罗双树,还有94.1米高的娑罗属树,加上龙脑香科树,当地超过90米的树有50棵。

当地的树之所以长这么高,首先是生存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娑罗双和其他龙脑香科的树能长这么高,一方面是为了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另一方面也是要利用刮过树顶的风来传播它们的种子,以便其后代能进一步繁衍。这个原理就像蒲公英要借风传播它们的种子一样,因此,这些高树可以看成是极大号的蒲公英。

同时,当地有如此多高大树木也是因其地理环境。沙巴的别称是“风抚之地”,但沙巴刚好处在台风带之外,是强风与马来西亚西北部地区的缓冲区。而且,沙巴与刚果和亚马逊雨林不同,它位于一个岛上,而不是内陆地区,这意味着沙巴遭受的风暴没那么猛烈。沙巴实际上位于山谷的背风区中,躲过了刮过这里的强风,因此树木长得高却不会被强风吹折。

“树王”的碳储存量惊人

树长得高意味着竞争力强,而且如果一片森林中有较多的高大的树和“树王”,就证明这个环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丰富。所谓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上生产的有机物或生物的总量,可用数量、重量或能量表示。

一个生态系统生产力强,代表其富集碳的能力高,有生产和维持大量生物的潜能,这样才能孕育出较多的高大的树。能孕育“树王”的地方,当然是原生态较好、生产力较高的环境。

马来西亚的沙巴不仅生产力丰富,而且拥有良好的地下水资源。与沙巴相似的是巴西的亚马逊雨林。2019年,巴西研究人员在检查巴西国家太空研究所的卫星影像时,发现在亚马逊雨林里有一群70至80米高的大树。这些大树大部分位于河流边缘,多数树高超过70米,属于亚马逊豆(一种檀木)。后来科学研究团队经过实地考察测量,最高的一棵高达88.5米,这群大树的树龄为400至600年。这些树地处偏远,并且避开了飓风穿越的路线。

亚马逊雨林高大树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亚马逊雨林和其他热带林储存了900亿至1400亿吨碳素,有助于稳定世界气候。高大树木的巨大身形可以累积巨量的生物质和碳储存量。总体上,每棵大树碳储存量相当于数百棵一般树木,而“树王”更是如此,1棵大树的碳储存量就有1公顷森林之多(约160吨)。仅亚马逊热带雨林就占了地球全部生物质的1/10。

巴西国家研究机构亚马逊研究所的调查结果表明,一棵直径10米的树每天以气状形式向大气层散发300多升水,数量超过一名巴西人日均水耗量的两倍。而高达70米以上的树向大气中每天散发的水量更是数十倍于10米以下的小树。此外,亚马逊雨林提供了流入世界大洋的淡水的1/5。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