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抓抗疫抓经济都很拼
2022-03-22 07:1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深圳:抓抗疫抓经济都很拼

人工智能朗读:

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 GDP总量超3万亿元的头部城市,外贸总额超过3.5万亿元的世界节点。

这,是深圳在全球城市版图上的标签。

拥有开放的红利,承担开放的风险,深圳的先行使命从未改变。

“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坚持就是胜利”。

打赢攻坚战,打好持久战。深圳的战疫部署清晰明确。

一手精准控,一手稳增长。深圳的发展节奏稳中有进,抓抗疫抓经济都很拼。

这,是一座开放之城的必然选择。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这是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流行语,也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世界无距离。十几年前,国际媒体就评价说,广深高速一堵车,全球IT业就会打“喷嚏”;如今的华强北,存储芯片一天价格翻番不是特例,因为日本海域多发的地震直接影响制造商。

深圳的现代物流业,与世界无距离。去年的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塞船,欧洲的班轮无法如期抵达盐田港。谁知盐田港随后因为疫情短暂“停摆”,欧美商家又在开始担心圣诞礼物的正常供应。

没有距离,是因为深圳早已深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没有距离,也意味着深圳同步必须承受着种种外部不确定性的波动。对于深圳而言,“黑天鹅”不稀缺,“灰犀牛”不罕见,“风暴”“海啸”同样坦然面对。

这种波动,并非只体现在产业层面,同样体现在生活层面。新冠疫情是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国际化的深圳无法置身事外。从去年的德尔塔,到今年的奥密克戎,深圳一直承受着外部输入的巨大压力。压力还将持续。联合国3月18日直言,大流行尚未结束。世界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新冠病例,在过去一周增加了8%,达到了1100万。

打赢攻坚战,刻不容缓;打好持久战,未雨绸缪。

2020年,深圳创造了一个新词,叫“深V反转”:从一季度的负增长6.6%,到上半年迅速在大城市中率先转正为0.1%,全年创下3.6%的增幅。

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 2021年的深圳稳中有进,GDP首度超过3万亿元,以全国0.0002%的面积贡献了全国2.6%的生产总值。可以说,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深圳发展显示出强大的韧性。

回顾深圳的成长史,不难发现深圳经济增速的变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年,深圳每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以1999年举办高交会为标志,深圳发力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一时间段,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势汹汹。深圳选择转型,从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新千年后的十年,深圳每年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13%左右,“质量”取代“速度”。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衍变成全球金融海啸,深圳在创新之路上继续前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登台,企业的技术研发用并跑代替追随。

此后的十年间,深圳的GDP平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经济总量从1万亿起步,稳步迈向3万亿。在这一时间段,未来产业正式登场,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成为全球技术领跑者。

从千亿体量扩容为万亿体量,从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深圳一路成长,世界工厂变成了创新之城,抵御外部冲击的定力越来越强、信心越来越足。

评选深圳今年的城市印象,这一幕肯定会是入围场景。3月13日,深圳宣布开启“慢行键”。那天是星期天,深圳人赶回办公室搬电脑拷资料,以至于福田南山罕见地出现了拥堵。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但是工作继续,生意继续。这是深圳打工人在拼,这是深圳企业在拼,这同样是深圳经济在拼。

一手精准控,一手稳增长,都是保民生、保发展。

观察当代中国,深圳是窗口。

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比较了全球4300个经济特区,认为深圳是最为成功的那一个。成功的标准,并不仅仅因为深圳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优等生,而是在于深圳能够实现“经验溢出”。40多年间,深圳一直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用个体探索有效降低了整体风险,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学习样本,经济特区由此成为重要的改革开放方法论。

敢闯敢试,走出新路。肩负起“先行示范”的新使命,深圳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定位更是明确的“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攻坚战与持久战并行、精准控与稳增长同步。战疫特殊时间的深圳,无疑是一个观察中国城市治理能力的样本。

我们看到了制度的力量。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以及强大的基层社区执行力,让“以空间抢时间”得以贯彻,也让精准施策得以落实。

我们看到了守护的力量。从20年前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深圳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通过了极端测试。社康拉响的警报,及时公布的流调,都是力证。

我们看到了认同的力量。不出门的生活并不美好,然而安心居家就是战疫。2000万市民选择从自己做起,这不仅仅是纪律性,更是认同感。

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手机里的健康码,隔离酒店的机器人,运送物资的无人车……丰富的应用场景,都是5G之城的创新底蕴。

观察中国,深圳是窗口。观察战疫,深圳是样本。

这是一座城,更是一条路。

■ 深圳报业集团评论员 钱飞鸣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