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九天 漫步苍穹
2021-12-25 22:2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叩问九天 漫步苍穹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灵心胜造物,巧手夺天工。

2021年,是中国科技腾飞的一年。遥远火星迎来中国探测器,浩瀚太空建起中国空间站。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逐梦而出,我国高技术领域持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综观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基础研究领域捷报频传,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技术攻关你追我赶,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民生科技成效显著……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我们要始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我们就一定能激扬起更充沛的创新动能,攀登新的科学高峰,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站: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2021年,灿烂星河,开始闪烁最亮的星——中国空间站。

4月29日上午,我国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向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出了第一件快递“包裹”。6月17日,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与空间站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向空间站核心舱送出第二件太空“包裹”。

10月1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点火升空,开始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入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生活,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时代到来。

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让孩子们用眼睛触摸到梦想。

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2010年立项,目前已进入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时期。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进行。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星辰大海,见证中国创造

2021年,除了在航天领域,我国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10月,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亿亿亿倍)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及求解“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的“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使得我国成为目前唯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7月,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ACP100)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正式开工,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面世。

■10月17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继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关后,再次刷新纪录。9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7月22日,航空遥感系统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可全天时、高精度展开对地观测。

■10月1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00余颗新脉冲星。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冲星搜寻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领先国外脉冲星搜索团队。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移动网络,随着5G大规模应用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更加智能、便捷的5G生活。

祝融号:火星,我来了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3年全面启动论证,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历经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阶段。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目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中国空间站建设重要事件

公式1992年9月

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公式2008年9月

“神七”升空,航天员太空行走

公式2011年9月

天宫一号升空

公式2011年11月

“神八”升空,实现无人对接

公式2012年6月

“神九”发射,载人交会对接

公式2013年6月

“神十”发射,载人交会对接

公式2016年9月

天宫二号升空

公式2016年10月

神舟十一号载人仓发射,与天宫二号对接

公式2017年4月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与天宫二号对接

公式2020年5月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发射

公式2021年4月29

天和核心舱发射

公式2021年5月29日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

公式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

公式2021年9月20日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

公式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

公式2022年

计划投入正常运营

本版文字:曹大伟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