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95后”成博导:拿出有说服力的用才“成绩单”
2021-10-20 07:27
来源: 晶报

社论|“95后”成博导:拿出有说服力的用才“成绩单”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95后”博导冯磊引发关注。从照片上看,冯磊还像个孩子,但这位“95后”已被委以重任,成为985高校的博士生导师。

资料显示,冯磊自2021年1月起加入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至今,入职时仅25岁,这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

冯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近三年来,已在众多国际顶级会议与中科院一区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在弱监督学习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90后”博导、教授不断涌现。去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侯涛刚,一毕业就被北京交通大学聘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1990年出生,22岁从剑桥大学硕士毕业的刘明侦,26岁成为博导,28岁即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不久前,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眼下,一批“90后”“95后”人才走上重要岗位,表明我国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正快马加鞭。

历史上,众多名家和大师都是在青年时期便大放异彩。比如胡适年仅26岁即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钱锺书23岁毕业后,伦敦大学便请他到英国讲英国文学,这在伦敦大学历史上从未有过,1937年,27岁的钱锺书又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就要真正珍惜、善待人才。

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首先要重视人才,相信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论资排辈是用才之大忌,而很多年轻人才的创造力也正是在一种扭曲的用人机制中被扼杀和销蚀。

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朝气、锐气和闯劲的年轻人才挑大梁,让他们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才能。用好人才,不能光说不练,或是说一套做一套,而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和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用才“成绩单”。

“95后”成博导,就是一个极佳的案例。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挑起大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