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2021-08-10 07:4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人工智能朗读:

■朱昌俊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已从“自修课”变成“必修课”,学校没有理由再忽视。

别让悲剧发生后才懂得关怀,别总经历离别才扼腕叹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源头管理等四个方面综合施策,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视。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相较其他年龄段,青年期心理问题更为多发,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近年来,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每每刺痛人心。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通知》明确了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责任。如,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并按不低于1:4000的师生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这些都为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划定了硬标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已从“自修课”变成“必修课”,学校没有理由再忽视。

但同时也要看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不应只被狭隘地理解为增设相关课程,更要有系统思维。如大量案例表明,学生心理“生病”的原因并不抽象,而多与他们的具体遭际有关。像《通知》明确,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恋爱观。这一点其实很有必要。事实上,此前一些高校也有开设恋爱课等创新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同样是一种心理教育课。

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既要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比如,孩子心理亚健康,与学习压力的过载不无直接关系。各方理应利用当前的“双减”契机,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该有的体育、音乐等“放松课”则要保质保量,这同样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外,日前有报道显示,新冠疫情进一步激化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对此也宜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

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通知》要求,学校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这有利于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从现实来看,一些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爆发,正是在于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忽视,导致出现心理关怀“真空”。就此来说,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尝试搭建桥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一言以蔽之,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既要从专业角度,明确各方责任,也要从大的教育生态的角度,思考如何为孩子的心理减负,为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自由、从容的空间。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