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方超:干在实处
2017-09-27 10:13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罗方超:干在实处

人工智能朗读:

青年身上的理想之光总是时代最美的风景,比如当今的支教大学生。从繁华都市、高等学府一头扎进黔南大山,耐住寂寞、适应落差、走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中间,他们的青春,因为选择而充满光辉。改变,也许是他们生活的关键词。一则是他们带来的改变,让懵懂的双眼睁开,看到世界的多彩;当然还有他们自身的改变,在艰苦贫穷的地方,读懂中国,让他们躁动的青春开始沉潜,在安静中看清自己的人生之路。

他们,就是深圳燃气支教队,从2003年至今,连续13年,组建支教队,派出267名支教志愿者,足迹遍布三都县几十个乡寨,让青年学子了解社会、了解贵州、了解农村。这段经历是一段告白,是一个青年群体对自己、对同龄人的告白,有关青春的选择,有关理想的树立。

列车在贵广铁路上飞驰,窗外,群山绵延无际,天空蔚蓝而高远。2015年8月30日,来自五湖四海的深燃39位新成员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奔赴贵州三都,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支教。支教这件事比想象中更有意义,在贵州绵延的山地上,实实在在地接触大地,身体变得更结实、性格变得更坚毅、心胸变得更宽广。更重要的是,只有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件可以影响他人也影响自己一生的事。

说明: 罗方超 课堂照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特殊地理气候的真实写照。我所在的水龙民小,硬件条件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新建的教师公寓,一室一厅独卫;独立的教师食堂,每周还有一次牛肉火锅;甚至还有遍及全校的校长办公室WiFi。最大的挑战,却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

这里的许多孩子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爱护,性格叛逆、学习懈怠,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爷爷奶奶,自身不识字,也不了解孙子孙女的学习情况,只知道开学时带孩子来报名,以致有好几个孩子,连拼音和多位数加减都没学会,却仍旧往上升学。

对待这些学生,我的要求很严格,以致有学生在给我的书签中特别写了一句“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很多个夜晚,我都会陷入沉思,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很多人的不懈努力。我倒不是一定要学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只是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即使在自己的乡土也能突破祖辈的桎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故土也很温馨,守住乡土不意味着小学毕业就足够,识字算数不是目标,素质提升才是根本。

同样令我未曾想到的,还有孩子们家境的贫寒。在一位学生的家里,13岁的女孩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简陋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昏暗的灯光让人很难适应;四面用木板搭成的房子,不难想象冬日的寒风可以肆无忌惮地从各个缝隙侵入屋内,映入眼帘的还有墙上满满的奖状。

贫困,在这里特别真实。最近国家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但当前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相当于2013年的深圳常住人口;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说明: 罗方超

在家访时,我看到很多农民不会讲普通话、没有务工技能,活动范围就是乡寨的一亩三分地,这些人才是实实在在的贫困人口,但是国家的脱贫举措能够真真正正地落在他们头上吗?会有多少人可以先坐汽车再转面的最后走十几里山路去帮助他们?执政善意和政策福利能够扎扎实实落入大地吗?这些人最后会不会还是被平均地达到小康水平?没有来到贵州来到三都,我不会了解脱贫攻坚所面临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我自知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也没有能力提出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更没有报刊社论鼓吹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我知道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能站在高处,想在远处,但往往不能干在实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上面是自己的几点思考。临走时,我送给班上的学生们每人一份礼物,一张印有我和学生们合照的明信片,在上面我给每人写了一句话,孩子们很喜欢。经过两个月的支教,自己变了,却又好像没变。没变的是自己的初衷,变了的是我的努力中承载了更多人的期望。来支教前,我会想自己要像太阳,照亮那块地方;来到这里才发现,我充其量也只是一根火柴,照了会儿亮。反倒是这群孩子,给了我持久的温暖和感动,谢谢你们,祝福你们。

作者:深圳市燃气集团 罗方超

 

[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