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故事”如何在童书中复活?
2017-05-31 09:5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中国老故事”如何在童书中复活?

人工智能朗读:

 

 

 

图为孩子们在深圳书城看绘本 齐洁爽 摄

丑小鸭、白雪公主、穿靴子的猫、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说起西方经典童话人物,不少孩子可谓如数家珍。经过影视动漫、儿童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这些流传了数百年的故事更是历久弥新、风靡全球。可是,说到中国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孩子们知道几个?家长们又知道多少?

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在提振文化自信、复兴传统文化等相关话题热潮涌动的当下,包含丰富历史知识和民族情感的“中国故事”如何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看见,成为不少人深思的问题。

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儿童作家和出版业人士,试图剖析中国式童话遭遇“难产”的深层原因及发展现状。

●民间故事大都沉睡在学术图书馆

在深圳中心书城的少儿书店,课外读物书架上国外绘本占据了主流。当记者以“民间故事”作为关键词登录检索系统时发现,这类书目不超过15种,其中不到10种属于儿童读物。相比起成百上千种的绘本,这些“中国老故事”的确少得可怜。

记者对身边的家长朋友做了一个小调查,情况也大同小异,大多数孩子的书柜最多只有一两本中国民间故事集。即便提及率最高的台湾汉声出版社《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出版距今也超过35年了。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田螺姑娘、阿凡提的故事……对于很多孩子甚至家长来说,中国的民间故事长期以来都是从长辈口中、从故事选集中零星接触,与西方童话的普及度不可同日而语。

“对专业的研究者来说,这些民间故事并不是‘零星散落’的,相反有不少学者做过系统的收集整理工作,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但这些丰富的民间宝藏大多没有成为活的故事,没有来到孩子的枕头边、眼睛里。”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儿童文学研究生导师常立这样说。

几位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学者告诉记者,“童话”指民间故事中深受儿童喜爱的那类幻想故事。“五四”时期曾经有一股民间故事收集整理热,包括周作人、赵景深等人都参与其中。还有人以“林兰女士”为名收集了1000多个故事,这是第一次有意识地为儿童进行的收集和整理。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大多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被储存在图书馆里,因此在童书市场方面影响较小,没有得到广泛传播。没有好的文本、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把民间故事改编影视动漫各种艺术形式更是无从谈起。

[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