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兄弟抗击日寇血洒长空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首批抗日航空英烈名单
2024-04-07 08:26
来源: 深圳晚报

深圳两兄弟抗击日寇血洒长空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首批抗日航空英烈名单

人工智能朗读:

▲陈桂林征战起飞前驾驶的缅甸号飞机。 王兆宇 翻拍

▲陈桂林烈士。陈智常 提供

▲陈桂民烈士。陈智常 提供

▲陈智常准备将父亲的奖章捐赠给深圳革命烈士陵园。

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蒋荣耀)清明假期,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首批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包括英烈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英烈信息征集工作,同时希望借助包括烈士亲属在内的社会力量补充更多信息和纠正错漏的信息。

深晚记者发现,这份名单中有两名英烈是出生在深圳龙华的陈桂林和陈桂民兄弟,他们牺牲的时间分别在1945年3月和1941年9月。

“中国空军多广东,广东空军多华侨”

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将士用落后的飞机与精锐的日本空军抗衡,完全是以生命来捍卫祖国领空抵御外辱。资料显示,抗战中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近2万余架次,击落日军敌机近600架,击伤、击沉敌方舰船8000余艘,但付出2500架飞机损失,6000多人牺牲的巨大代价。

此次首批公布的1468名抗日航空英烈中,从地域看出生于广东的英烈最多。广东近代历史研究专家罗林虎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政府就创办了航校,积聚中国近代最早的飞行员力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开始,广大爱国华侨就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战,美欧各地华侨社团纷纷开办航空学校培养华侨飞行员。广东是华侨数量众多的省份,当时有种说法,“中国空军多广东,广东空军多华侨”。

他的牺牲,曾让林徽因泣不成声

出生在深圳龙华观澜樟坑径古村的陈桂林和陈桂民兄弟也是华侨子弟。他们的父亲陈词达出生于1876年,16岁去马来西亚打工,后远赴南美洲苏里南做生意。在海外工作14年后回到家乡置业,来往于香港、广州、东莞、深圳做生意,还在香港中环购置了物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乡贤。

陈桂林兄弟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均被父亲送去香港读中学。毕业后正值日寇侵占东北三省,陈桂林报考广东航空学校入第七期甲班学习,毕业后到杭州笕桥空军军士学校任初级班飞行教官、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

陈桂民在香港念完高中,于1935年考进中国空军军官学校,毕业于第七期。1937年冬,陈桂民随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撤往昆明,途中与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在云南相遇并结下深厚情谊。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毕业于中国空军军官学校第十期。

陈桂林的儿子陈智常说,叔叔陈桂民是一个血性男儿。1939年2月20日,日军轰炸兰州,陈桂民和战友两次驾驶驱逐机拦截攻击,共击落敌机8架,高炮部队击落1架,创下抗战中歼灭敌机最多的纪录。陈桂民被嘉奖一星星序奖章,邓颖超还代表西北各界妇女向抗战英雄敬赠锦旗。陈桂民之后任第26中队分队长,升至上尉三级,因战功获颁二星星序奖章。

1941年9月11日,陈桂民在成都空战中血染长空,为国捐躯,时年25岁。陈桂民牺牲后,因填报的是华侨地址,军方找不到亲属,阵亡通知书寄给了林徽因这位“名誉家长”。林徽因在一篇文章里说道,听到林恒弟弟的噩耗,接着又传来那批同学中第一个牺牲的陈桂民,捧着阵亡通知书泣不成声。

“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了!”

陈智常告诉深晚记者,在全国抗战牺牲的飞行员烈士共有8对兄弟,他父亲和叔叔是广东航空英烈中唯一一对。

陈桂林在广东航空学校第七期毕业后,调任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他喜爱摄影,好交际,在上海的一次社交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广东姑娘,不久结为连理。

陈智常至今珍藏他父亲拍摄的很多照片,其中一张是1943年周恩来与飞行员合照。当时周恩来任中共中央代表、南方局书记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需要由重庆返延安时,会乘坐军机。陈桂林因此有机会接触周恩来并留下周恩来与驾驶员合影。据陈智常访问了解,他父亲也曾驾机飞过延安为八路军运送军费。

2023年,网上有一段抗战纪录片感动无数网友,这段由NHK拍摄的影片有一个情节是一位中国飞行教官在学生都牺牲后驾驶飞机升空参战,“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了!”2023年12月,在深圳首映的100分钟完整版纪录片《樟坑径76号》这个真相揭开了:NHK纪录片记录到的中国飞行教官就是陈桂林。

陈桂林参加过多次战斗,均安全返航。遗憾的是,1945年3月8日,陈桂林在四川凤凰山试飞刚修好的E-16机7609号时,因故障坠机牺牲。

让更多人记住血洒长空的英烈

陈桂林兄弟旧居所在樟坑径古村,如今是上围艺术村的一部分,也是深圳网红打卡地和年轻人周末City Walk最佳目的地。

陈智常一直保留着父亲和叔叔住过的这幢旧房子。高中毕业后,陈智常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此致敬父亲和叔叔。1985年回到家乡深圳工作,退休后花了不少时间去追寻父亲和叔叔的足迹,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青春故事。

在樟坑径旧村改造为艺术村之后,陈桂林兄弟的故事也逐渐为外界所了解。深圳本土作家、深圳文史专家廖虹雷最先写作了陈桂林兄弟的故事。

最早入驻上围艺术的艺术家、摄影师王兆宇租下了樟坑径76号,为这栋房子曾经的主人所感动,觉得有义务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更多人。2020年开始,王兆宇跨越广东、云南、四川、江苏和甘肃5个省,寻访了46位相关人士,历时3年完成了100分钟纪录长片《樟坑径76号》。

期间,陈智常、王兆宇还先后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提供陈桂林兄弟的准确信息,包括出生和牺牲的时间,这次披露的第一批名单中,这些信息都已经得到更正;他们也向有关方面解释,原来信息中两兄弟籍贯“东莞”是民国时期樟坑径所在的观澜属于东莞县,在1950年代初即已划归宝安县,今天属于深圳市龙华区。他们也希望这一信息能得到更新。

他们还一直在推动深圳烈士陵园收录陈桂林兄弟的文献。2024年清明前夕,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深圳英烈事迹展增补了陈桂林兄弟的介绍资料。深圳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高欣欣所长告诉深晚记者,清明节当天,前来深圳革命烈士陵园参观群众达到3.2万人。

深晚记者还获悉,陈智常计划将父亲的奖章等珍贵文物捐给深圳革命烈士陵园,王兆宇也决定将纪录片《樟坑径76号》特别版捐给烈士陵园收藏和免费使用。他说,“我希望更多年轻人知道80多年前那群热血青年在国家存亡之际付出的生命代价,我们不能遗忘,也不该遗忘。”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