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实施、国家层面首次“节水”立法……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2024-03-29 08:33
来源: 南方网

5月实施、国家层面首次“节水”立法……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人工智能朗读: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近日公布的《节约用水条例》有关情况。据悉,《条例》为国家层面首次“节水”立法,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共六章五十二条,对节水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制度、关键措施、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作出了系统性规定。

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主持,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负责人牛波、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大勇作详细介绍。

《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李良生: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3月20日正式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

《条例》共六章五十二条,主要规定以下内容:一是明确节水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二是加强用水管理。编制节水规划,制定用水定额,对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对重点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用水实行计量收费等。三是完善节水措施。包括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等;要求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等。四是强化保障和监督。包括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节水服务产业,支持开展水权交易,实行节水责任制和节水考核评价制度等。五是对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共建成11批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问:城市节水是节水工作的重要领域,请问在推进城市节水方面都开展了哪些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子健:一是,完善城市节水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城市节水规划、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节水统计等一系列的制度,在各类建设项目中落实节水“三同时”要求,就是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先后出台了城市节水指导意见、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系统化、规范化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二是,构建标准规范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制定了包括生活用水器具、民用建筑节水、污水再生利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绿色建筑等系列标准规范,通过标准规范约束,推动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如推广节水型龙头,不仅要减少用水量,又要提升用水的舒适度,这方面受到群众的欢迎。

三是,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升用水效能。2022年,发布新一版国家节水型城市评价标准,引领各地推进城市节水,加强设施建设和各项制度落实。全国共建成了11批145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同时,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提升再生水生产、输配能力,在116个城市开展再生水利用相关试点,全国城市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约18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9%。2015年以来,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9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雨水资源就地消纳、就地利用水平。

目前水效标识备案产品型号达11万多件

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节约用水条例》中均提到水效标识管理,能否介绍一下“水效标识”已开展的工作和成效?

牛波:水效标识制度的建立,从供给端来看,有利于促进节水技术升级,对节水产品水效提升效果显著。从消费端来看,能够提升消费者节水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的节水氛围,促进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水利部等部门发布《水效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水效标识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发布四批实施目录。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四批水效标识实施目录,将坐便器、淋浴器、净水机、智能坐便器、洗碗机、水嘴等6类生活用水产品纳入水效标识管理。二是推进水效标识设备备案。水效标识设备备案企业目前超过1.1万家,备案产品型号达到11万多件,节水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三是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在水效标识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公布了一批用水产品、灌区、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通过树立标杆、标准引领、政策鼓励,发挥节水产品、技术、管理等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2023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问: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的潜力所在,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福祉,能否介绍一下农业节水及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村供水的有关情况。

李良生:我国已经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以占全国55%的耕地生产了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有效支撑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增”,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先后实施东北节水增粮、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不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提升输配水效率。灌溉亩均用水量由2014年402立方米下降到当前的364立方米,降低了9.5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实施农业取用水总量控制,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实现在线计量。落实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国家层面制定发布了14项主要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

三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6年我国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价格和补贴机制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去年,水利部启动了21个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管护。

四是数字赋能提高用水效率。依托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有效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农村饮水安全关系农民福祉,农村供水方面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是打赢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到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63万处,可服务人口达到8.7亿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

三是以县域为单元,推行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

多措并举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

问:再生水被称为城市的第二水源,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具体情况。

胡子健:多年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

一是加强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指导各地以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2022年,城市再生水生产能力每天约8000万立方米,再生水管网长度约1.6万公里。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先后制定了再生水工程设计规范、再生水利用技术指南,以及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园林绿化、市政杂用、景观用水等标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再生水利用标准体系。

三是抓好试点示范引领。与有关部门在116个城市开展了再生水利用试点工作。近期,部署开展重点城市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再遴选50个城市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带动全社会的再生水利用工作。

市场机制和政府两手发力 激发全社会节水动力

问:《节约用水条例》规定,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请问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方面,有何举措?进展如何?

陈大勇:在节水工作中坚持“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十分必要。

《条例》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作了系列规定。一是建立促进节水的水价体系,规定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农业水价依法统筹各类因素合理制定,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的水价在地方人民政府统筹协调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二是培育和规范水权市场。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四是鼓励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节水服务产业等。

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条例》规定主要有:一是加强用水定额管理。规定对主要农作物、重点工业产品和服务业制定国家用水定额;省级根据需要,制定地方用水定额。二是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规定根据用水定额、水量分配方案等,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对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三是控制高耗水产业的项目建设。规定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等。

《条例》的上述规定,充分体现了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的要求,也是近年来节水工作实践成果的总结。

比如,在水价方面,水利部配合国家发改委印发《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机制。

在水权交易方面,水利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规则、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组织建立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截至目前,中国水权交易所累计成交11439单,交易水量43.07亿立方米。

在金融支持方面,指导23个省份出台“节水贷”产品,贷款余额2172亿元。

在节水服务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法参与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2019年以来项目累计签约86亿元。在计划用水方面,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服务业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构建节水综合体系,完善支持节水产业发展政策,推动节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以上内容整理自3月2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节约用水条例>有关情况》)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杨政芳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