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暗访:“小地方”成“大明星”避税聚集地
2021-09-14 07:44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暗访:“小地方”成“大明星”避税聚集地

人工智能朗读:

铲除“脱实向虚”风险土壤,堵住明星偷逃税漏洞

记者了解到,明星工作室的收入,除去供养团队等日常开销外,几乎等同于明星的个人收入。2018年明星偷逃税事件之后最大的变化是,一些地方对明星个人工作室个税不再采用极低税率的核定征收方式,而是转为查账征收。

影视行业“注销潮”近3年来发生过两次:一次是2018年6月至10月,在霍尔果斯、无锡等地出现了影视公司扎堆注销的情况;一次是今年4月以来,出现明星关联市场主体注销潮。“与其说是注销,不如说是搬迁。”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2018年后一大批影视公司、明星工作室从霍尔果斯、无锡、横店等地撤离,转移到其他地方。

而据天眼查统计,2021年4月以来,一些明星在扎堆注销工作室的同时,会改换名称和地址成立新的工作室。比如,今年8月6日,与一位演员相关的公司注销,8月10日,与其相关的另一公司注册。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之后,霍尔果斯等地明星艺人注册的公司及工作室明显减少,而在另外一些地方的注册数据明显增多。比如在最近三个月,多个明星工作室或影视文化公司的注册地点都显示为同一省份,该地在业存续的“影视”类相关公司在2019年注册量达到1949家,为历年最高。2021年以来截至8月18日,新增2397家,约是2020年全年注册量的2倍。

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税专家认为,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在给地方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开口子,吸引一些明星到地方来注册工作室,实际上仅增加了开票收入税收数据,不带动地方就业,也不会拉动消费,只是做大了GDP。长此以往,不利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放空”地方财力、“放大”涉税风险的可能。

专家进一步指出,明星本已属于高收入群体,还利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来避税,破坏了社会公平,极易引起民众不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监管,保持税收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将个人、公司法人及利益相关人合并纳入监管,在现有税收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切实做到监管全覆盖。

明星避税、偷逃税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泽彩认为,这主要与税法执行力弱、纳税意识淡薄、征管手段落后、违法成本低等原因密不可分。对此,他建议加快清理税收禁止的优惠政策,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不折不扣地取消“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额奖励”等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堵塞地方政府财力流失漏洞,遏制明星偷漏税甚至洗钱的主观倾向。研究出台“偷税客”负面清单,大力提高偷逃税违法违规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任何地方政府都无权违反税法的规定,擅自向明星工作室提供“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不管是从税收征管的法治化角度,还是从提高市场主体的事中和事后监管角度来看,通过设立明星工作室来避税的现象给监管执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关部门需查漏补缺,完善相关监管措施,消除监管盲区,铸造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引导明星艺人做受人尊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