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好嘢”是怎么炼成的?深圳积极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2022-09-27 07:48
来源: 深圳晚报

“深圳好嘢”是怎么炼成的?深圳积极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

人工智能朗读: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苍鹭。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珍稀野生动植物频现身 城区生境保护硕果累累

2022年6月13日下午,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发现,西侧滩涂上,出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白色鸟儿。它长着黄色的喙,通体修长纤瘦,披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时而静静注视着水面,时而在水中觅食。经专家观察鉴别,确认其为黄嘴白鹭,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华侨城湿地工作人员张俊鑫在湿地工作了6年,他见证了华侨城湿地近几年生境的保护成果。9月25日,他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华侨城湿地历史上首次记录到黄嘴白鹭。今年以来,华侨城湿地还首次记录到小鸦鹃、赤腹鹰、水蕨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华侨城湿地多次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实属不易。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而言,这意味着通过多年的保护性修复,华侨城湿地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愈加稳定的、基本为原生物种的系统。”张俊鑫说,截至目前,华侨城湿地共记录到逾1300种动植物,包括黑脸琵鹭、白腹鹞等国家级保护鸟类。

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华侨城湿地找到“诗意栖居”地,是深圳生物多样性建设成效的又一个缩影。近10年来,深圳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护方面开足马力,培育“生态文明之树”结出了硕果。

千万珊瑚“宝宝”海底诞生 漂浮起舞宛如雪花喷涌

2021年4月26日,夜幕降临,银白色的月光静静地倾洒在海面上。深圳东部海域,成千上万颗小细胞像小雪花一般,从珊瑚丛里喷涌而出,漂浮起舞,宛如海底飞“雪”,令人惊叹。

这一幕海底“飘雪”的场景,被深圳民间海洋保护组织“蓝璞生态”志愿者黄宇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在大鹏海域记录到野生珊瑚水下产卵,对于很多的潜水员来说,这可能是一生一次的画面,我内心是震撼的,珊瑚产卵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9月26日,黄宇向深晚记者表示,她从事海洋保护工作已有5年,这些年,亲眼见证了越来越多市民关注海洋,了解深圳海洋生物多样性。

她说,珊瑚产卵与海水水温、水质、潮汐等综合因素有关,同时需要一个健康的海底生态系统支撑,才能生存。记录到深圳野生珊瑚群落产卵,不仅表明深圳海域的水质条件能满足珊瑚的有性生殖需求,更意味着深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深圳出台海洋保护条例与专项规划,统筹陆海空间环境治理,多措并举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根据2020年深圳市海洋生态资源调查监测结果,深圳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78种,浮游动物237种,大型底栖生物70种,潮间带生物115种,渔业资源生物139种。深圳东部海域主要分布有4处海藻场,包括19种海藻以及37片珊瑚群落分布区,珊瑚优势种为蜂巢珊瑚、鹿角珊瑚和牡丹珊瑚。

根据《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本底调查与评估,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构建海陆联通、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森林覆盖率达37%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8%以上。“野性都市”深圳,将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答卷。

[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