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广州答卷|广州铸就高水平改革开放尖兵
2022-09-07 14:22
来源: 大洋网

非凡十年·广州答卷|广州铸就高水平改革开放尖兵

人工智能朗读:

喜迎党的二十大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

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所有18项指标连续两年获评标杆。

南沙自贸区43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全国推广。

五年来,清理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82项,商事制度等18项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比2016年增长1倍。

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新增3家,累计5家。

多项第一与首创

1.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奖项——广州奖

2.第一个担任重要城市间国际组织主要领导席位的中国城市——2020-2022广州担任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

3.在中国首创国际城市间综合性国际会议——全球市长论坛

4.广州地铁第一次走出国门,运营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项目

5.广州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首个试点城市

6.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外国高端人才“一窗式”服务窗口

7.广州在GaWC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历史性跨进第一梯队

城市综合实力

广州在GaWC世界城市体系排名

2012年第50位

2016年第40位,进入Alpha-级

2018年第27位,进入Alpha级,成为继香港、北京、上海、台北之后,中国第5个世界一线城市。

2020年排在全球第34位,进入Alpha-级,继续稳居世界一线城市。

“一带一路”枢纽建设

2021年,华南地区直达乌克兰中欧班列首发,中老、中越新班列开通,开行中欧(中亚)班列193列。

2021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070.1亿元,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广州新设投资企业741家。

中新合作标杆项目“知识塔”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沙特吉赞经济城、乌干达中国(广东)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区等一批境外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推出72项与港澳规则对接事项清单,成立大湾区研究院和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共建“GoGBA一站式平台”(湾区经贸通)。

成立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6个。

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

设立4个驻海外办事处。强化广州国合中心和驻国外办事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功能,牵线引进的初创企业“文远知行”估值33亿美元。

广州南沙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挂牌运营,现代汽车集团氢能项目、比利时VITO研究院、丹纳赫大湾区总部及体外诊断平台等多个项目落户广州。

举办世界经济论坛中国未来汽车与交通出行大会,推动全球末端物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示范区落户花都。

2020年4月至今,共受理3003家机构邀请外国人来华申请16000余人次,涉及近100个国家。

非凡十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得风气之先,立开放潮头,在我国对外交往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置身风雷激荡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广州正推动引领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机遇之城”:重点领域改革激活力

进入新时代,广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升。在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同时,广州持续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2019年-2020年,广州连续两年营商环境排名位居全国前列,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全部18项指标获评标杆。2021年,广州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从799个工作日缩减到11个工作日,透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的变化,可一窥背后广州营商环境改革的决心和努力。从1.0至5.0,广州营商环境持续迭代升级,727项改革举措的稳步实施,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正重塑广州“机遇之城”。

机遇之城有“万有引力”。近年来,“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与时俱进,让全球客商实现足不出户“买全球、卖全球”。在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全球投资者在此分享经验、共享机遇。会上集中签约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5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达8800亿元。全球创业人才和投资者纷至沓来,印证了新时代广州城市的巨大引力。

湾区联动: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纵深推进区域合作,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国家、省实验室共建、产业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广佛、广清、广湛合作扎实推进;加快落实与港澳规则衔接的72个事项,以“五乐计划”精准服务港澳台青年。聚焦交往交融“心联通”,广州成立广州市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6个。

十年来,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开发开放的热潮扑面而来,成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累计形成7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随着《南沙方案》重磅出台,广州南沙正通过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牵手世界,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成服务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尖兵。

扩大交际:牵手世界构建国际大都市

近年来,广州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拓展国际友好伙伴关系,增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功能,打造高端国际会议品牌,引领全球城市治理创新,国际交往综合承载功能更加完善,为打造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劲动力,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友城已成为广州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广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2012年以来,广州新增67个结好城市,新增27家外国驻穗领馆。2021年底,广州如期完成国际友城“百城计划”,目前已与遍布全球六大洲66个国家的101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外国驻穗领馆达67家,全面形成“四位一体”的友城交往格局,打造出富有活力的全球城市朋友圈。

广州“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近日,满载“大湾区制造”货物的75006次班列从广州国际港站驶出,广州中欧班列迎来开通6周年。6年间,广州海关累计监管开行进出口中欧班列625列,服务中欧班列联通西欧、西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城市。

十年搏浪,广州在多个领域先行先试,取得多项“全国第一”:2012年,创设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奖项——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累计收录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556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的1300余个城市治理创新案例;2020年-2022年期间,广州市担任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成为第一个担任重要城市间国际组织主要领导席位的中国城市。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广州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

案例分析

南沙:昔日滩涂蝶变“未来之城”

珠江出海口,蓝图正绘就。

从昔日滩涂的“不毛之地”,到如今隐约可见的“未来城市”雏形,广州“滨海城市”的梦想,在南沙自贸区蝶变的过程中逐渐照进现实。

今年8月,在南沙区图书馆举办的“异国他乡——阑干斑布的记忆之扎染”活动上,来自中国、波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约30名中外读者体验扎染技艺。这只是南沙打造国际化社区试点的常态化缩影。他们,因何被吸引,从而来到南沙生活呢?

南沙是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2012年9月,南沙获批建设国家级新区;2014年12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获批设立;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明确赋予南沙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重大使命。

今年,随着《南沙方案》重磅出台,围绕“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及“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的目标定位,南沙正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构建以南沙为原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打造服务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尖兵。

2012年以来,南沙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3个。南沙与港澳互利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大量港澳青年到南沙创业就业,南沙已落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11家、签约入驻创业团队超300个,聚集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7万人。营商环境方面,南沙累计形成78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9月1日,被称为“港科大2.0”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该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将助力广州全面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驱动发展。在刚结束的2022年第八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南沙迎来“芯、晨、大、海”重点项目的现场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近1400亿元。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南沙目前已集聚近80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

近年来,国家还先后赋予南沙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国家级重大平台政策。8月26日在南沙举行的2022年世界跨境电商大会上,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对广州发展跨境电商非常看好。“我们有全球最好的产业基础,全球最好的供应链。我们也有全世界最好的海运和空运网络。”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南沙、横琴、前海,正是中国“第三次开放”的重要抓手。“南沙的任务非常重,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部分数据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广州营商环境报告(2022)》白皮书)

[编辑:朱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