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出行屡遭吐槽 共享单车何以成“牛皮癣”新宿主
2022-05-25 07:26
来源: 法治日报

影响出行屡遭吐槽 共享单车何以成“牛皮癣”新宿主

人工智能朗读:

流动性高隐蔽性强

治理存在一定难度

受访专家认为,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不同于之前的“城市牛皮癣”,其附着在共享单车上而导致的一些新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难度。

江苏省南京市城管局清洗指导中心小广告管理科科长张震告诉记者,近年来,附着在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呈现隐蔽性、流动性、狡猾性更强的新特点。比如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多用二维码替代电话号码,不易追踪;共享单车数量多流动大,现场取证难;多为异地号码,难以停机处理;张贴量大,企业运维成本高,这些都给城市管理出了新难题。

朱晓娟提出,对于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应区分平台是以广告经营者的身份投放,还是提供投放通道以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身份投放,又或者是因为单车流动性过大超出平台经营者的控制被滥用而导致的投放。此时应有不同的治理规则,法律地位不同,共享单车经营者承担的具体义务也有区别。

在吴迪看来,共享单车上小广告中的一些非法广告,其背后牵涉的内容根据违法类别不同,需分别由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不同部门从源头上依法打击。有些不法人员为了躲避执法,将小广告上的通信号码改为二维码,造成执法部门在取证及后期履行执法程序方面出现一定困难,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他还提到,非法小广告治理一方面要靠现场取证,另一方面市民监督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但共享单车与墙面、线杆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流动性。执法部门现场取证或市民举报过程中,一些共享单车已经被骑走,或者已经被管理人员移到了其他区域。即便加强属地管理,有时也难免有漏网之鱼。

近年来,已有不少地方关注并开展共享单车小广告清理工作。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治非办组织开展了今年第二季度治理非法张贴书写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共享单车车身“牛皮癣”的治理成为重点之一。专项整治行动时间为5月9日至6月20日。

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清洗指导中心小广告管理科获悉,为全面遏制共享单车车身小广告蔓延,近年来南京城管部门盯紧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

部门联动,联合整治。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约谈南京3家共享单车企业,告知清理义务及法律责任,下发整改告知书,要求企业拿出整改方案,成立专业清理队伍,落实清理责任,严格按照20/10000-15/10000人车配比,配全清理人员,重点加大对地铁换乘区域、院校、窗口地区、商业中心广场周边的清理力度,持续推进防粘贴共享单车更换工作。

专项抽查,督促整改。2021年以来,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多轮车身小广告随机抽查工作,形成通报,第一时间反馈企业,指导约谈企业抓好整改工作。整改期限内,拒不改正的,依据停车管理相关办法,对企业新车市场投放配额做减量处理。

创新管理,科技应用。一方面,指导辖区针对共享单车车身小广告问题,专门挤出空间,为单车企业设置清理场地,为企业回场清理提供有力保障,还指导单车企业策划公益骑车弹窗宣传活动,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非法小广告;另一方面,全面指导企业在新投放南京市场的共享单车上使用防粘贴材料的应用,新车均采用防粘贴涂装,不干胶等,有的公司对易产生小广告的车身部位采用可拆卸更换技术,如车杠、挡板等部位,还有的采用镂空设计的车筐、在车筐底盘内增加塑料网格等方式减少小广告的粘附性。从使用反馈情况看,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车身小广告明显少于未使用的车辆。

[编辑:周浩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