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示城市紫线规划 光明11个项目入选 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2021-11-04 13:09
来源: 宝安日报

深圳公示城市紫线规划 光明11个项目入选 留住城市文化记忆

人工智能朗读:

image.png

公明老墟粮仓。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1月4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熊丹丹/文 卢正辉 管强/图)“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新编制的《深圳市城市紫线规划(修编)》(以下简称《紫线规划》),进一步加强已公布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全市共72个项目划入范畴,光明共有2个历史风貌区、9个历史建筑位列其中。

城市紫线是指经当地政府核定公布的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等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建设控制的地域界限。此次公示的深圳城市紫线保护范围涉及深圳10个区(新区)。修编的72个项目,既有宝安沙井古墟、龙华鳌湖村、罗湖湖贝南坊、大鹏南澳墟等历史风貌区,也有罗湖国贸大厦、福田上海宾馆、南山同乐检查站等历史建筑。

记者了解到,此次光明入选的2个历史风貌区分别是合水口古村、公明老墟;9个历史建筑分别是耕隐麦公祠、卓仪梦逢家塾、将围麦氏家塾、马山头61号住宅、侵华日军地堡、光明糖厂、塘尾寿山公家塾、公明老墟粮仓、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紫线规划》提出,在深圳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严格保护历史建筑核心价值要素,依法使用和修缮历史建筑;对严重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加建、改建及构筑物应进行整治或拆除;除确需建造的历史建筑附属设施外,应以保存、修缮和维修为主,必须完整保留其中尚存的历史真迹部分等。对于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活化利用,应以保护为基础,合法利用、高效利用、多元利用、开放利用。

image.png

公明老墟。

公明老墟

古村、老墟在此次修编的历史风貌区项目中占据大半,光明区的公明老墟就是其中之一。

公明老墟位于合水口与上村的交界处,是一条近200米长的老式街道,曾经是公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也是以前光明地区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始建于1929年的公明老墟是公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老式街道两侧临街店铺约有150间,为清朝和民国初期岭南传统风格的骑楼式商铺建筑。

《紫线规划》提出,要保护公明老墟街巷格局,重点保护岭南民居和南洋风格相结合的骑楼式商铺建筑,以及公明老墟、公明老墟粮仓等文物古迹,鼓励充分利用风貌区内空闲地,将其设置为公共空间,提升风貌区内部活力。

近年来,光明区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目前,光明区已将公明老墟定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还多次邀请大咖为这一历史街区的保护、活化工作建言献策,让活化利用后的公明老墟既适应经济发展,又能保有文化本身的历史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image.png

光明糖厂。

光明糖厂

光明糖厂位于光明街道翠湖社区光明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内,保护范围为498平方米。

1972年,为了解决光明农场就业问题与探索工业化生产,广东省轻工业厅向光明农场注资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兴建糖厂。上世纪80年代,糖厂发展鼎盛,效益很好。后来,犹如一个迟暮英雄不可避免的命运,由于全国的糖价下调,糖厂日渐没落,最终于1993年停产。厂区也在那个时候被废弃,一直到现在。

《紫线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保护光明糖厂榨汁间、提炼间的屋架结构不得改变,鼓励以新旧建筑结合形式进行建筑改造;保护烟囱等特色建筑结构,不得改变其位置。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构)筑物必须与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及环境风貌应与保护建筑之间有合理的空间景观过渡,对不符合要求的新旧建筑应予以整治或拆除。

耕隐麦公祠

耕隐麦公祠位于马田街道将石社区石围老村北部将石路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麦氏先祖麦耕隐所建。它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又于2018年修葺一新,气宇不凡。祠堂屋脊下有两只石狮子,祠堂前面有两个围官墩,高大的门扉,高高的门槛,大门两侧有对联“宿国流芳,珠玑衍派”,整个祠堂三开间,两进深一天井的布局。

据麦氏族谱记载,明宣德元年(1426年),麦氏八世祖耕隐公合家迁来石围村。开村伊始,岭南的广府民居大多围屋而居。而石围村坐落于丘陵谷中,山林茂密,地势险峻,村民骁勇,围子神圣不可侵犯,稳如磐石,故而得名“石围村”。

现在的石围旧村已经隐在一片高楼中,耕隐麦公祠成为麦氏家族文化渊源的守望与传承者。“耕隐麦公祠堂”有些岭南祠堂文化博物馆的意味,走进它,如同打开了一扇岭南文化的“任意门”。

image.png

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花洞村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自然村,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村就组织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阳台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军需基地。立下赫赫战功的东江纵队、广东抗日游击队、护乡团等人民武装,曾在这片热土上同敌人进行过多次战斗,先后有周来友、徐马连、谢马春等烈士在这里为国捐躯。为了缅怀先烈,启迪后人,1992年12月,白花洞村的人民群众倡议捐资,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今光明街道白花社区黄屋排东山修建“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紫线规划》提出,要维持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打造红色文化节点。苍松翠柏寓精神,绿荫掩映忠烈魂。如今的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集瞻仰纪念、追思缅怀、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化红色教育基地,于2020年全面开放。

■短评

潜心做好保护与活化大文章

光明区共11个项目入选本次紫线规划修编,占全市总数逾七分之一,可见光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项目不仅是历史脉络的重要见证,也是连接未来的精神符号,无疑都是光明人的“心肝宝贝”。

加强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传承好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光明人义不容辞、责任在肩。要注重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举,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老建筑“活起来”,生动呈现出光明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积极探索传承保护新路径,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和活力,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一道独具光明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为魂,保护为要,活化为用。光明潜心做好保护与活化的大文章,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擦亮文化名片,将更充分展现历史文化遗产与科学创新氛围相得益彰的城市特质。刘昌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编辑:谢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