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数超200家 改革落地一年来上市数量加速增长,为“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2021-10-14 07:08
来源: 晶报

创业板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数超200家 改革落地一年来上市数量加速增长,为“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朗读: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14日讯(晶报记者 易少龄)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当日,18只创业板上市新股全体飘红。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一年多来交出了完美的“年度成绩单”。

优质企业上市数量加速增长

创新创业得到支持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清单的重点任务。改革后的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定价、发行节奏更加市场化,审核标准、进程、结果、监管措施全部向市场公开,审核进度和审核结果基本稳定可预期,板块包容性和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有力服务“三创”“四新”企业。改革落地一年来,创业板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注册制审核工作有序推进,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推动构建有利于注册制平稳运行的良好生态,市场参与各方获得感提升。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占比近50%,涌现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一年多来,截至9月23日,受理首发企业735家,广泛分布于50多个行业;创新属性鲜明,新上市公司195家,总市值1.86万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创业板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数量已超过200家。

其中超八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超六成公司主要技术、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30家公司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头部公司崭露头角,金龙鱼、爱美客、华利集团等市值超千亿元。2020年年报业绩显示,在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超六成新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深交所设置多元上市标准,简化发行上市条件,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空间,板块包容性和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向各类创新型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融资支持,截至9月23日,新申报企业中有29家企业以第二套标准申报,其中2家已上市。一年来,首发项目累计融资1479亿元,再融资项目累计融资1836亿元,5单小额快速再融资项目最快仅用时8天。

深圳市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数量多、质量优,改革后的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发行定价、发行节奏更加市场化,能够更好地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助力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深圳全球标杆城市建设。截至9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首发在审企业中,深圳市企业为40家,占比较高。深圳市再融资在审上市公司为4家。创业板大幅压缩再融资审核时限,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制度,更好服务上市公司发展,推动上市公司加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双区”打造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

深交所形成“主板+创业板”市场体系

超300家深企在深交所上市

合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恢复深市主板发行上市,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圳综合改革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中涉及资本市场的重点任务。2021年2月5日,经证监会批准,两板合并相关准备工作正式启动。4月6日,两板合并平稳实施,深市主板恢复发行上市,改革历时2个月正式落地。合并后,深交所形成“主板+创业板”的市场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进一步强化深圳金融中心地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助力以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恢复发行上市融资功能,截至9月23日,共计新增16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额132.10亿元。截至目前,两板合并后的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达1480家,市值规模超过24万亿元。截至9月23日,深圳市314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总市值6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在A股市场中占比7%,凸显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深圳市成熟企业及“三创”“四新”企业数量多、覆盖广、质量优,是深圳市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两板合并后,深交所将更好支持深圳优质企业上市发展,进一步服务“双区”建设。

此外,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资本市场推进落实综改试点首批清单任务的重要安排。2021年5月17日,深市首批4单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获批;6月21日,深市首批4只公募REITs顺利上市,合计募资144亿元,各类投资者认购积极踊跃,市场运行情况良好。

[编辑:刘诗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