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超6000万剂!儿童、青少年打疫苗该注意什么?家长们看过来
2021-08-17 08:40
来源: 科普中国

接种超6000万剂!儿童、青少年打疫苗该注意什么?家长们看过来

人工智能朗读:

最近,疫情又有新一轮的流行,尤其是变异毒株的出现,再次刷新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

在8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儿童和青少年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随着新一轮疫情在其他国家的反弹,一些地区的儿童患病率已经接近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那么,儿童、青少年作为弱势群体,怎么做到自我防护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资料图

儿童、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的途径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感染新冠的途径和成人无明显差别,其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也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感染者的尿液以及粪便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核酸,因此还要注意感染者的尿液和粪便污染环境导致的传播。

另外,曾有媒体报道食品、食品包装被新冠病毒污染,应注意防范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造成感染。

儿童、青少年感染新冠有什么症状?

儿童、青少年感染新冠后临床表现多样:

首先是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并可伴有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

其次是消化道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多数儿童感染新冠后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甚至有一部分患儿可无明显临床表现,这和成人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

但少部分也可发展成重症,表现为精神差、呼吸困难,并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儿童感染新冠后发展成危重症的相对较少,但在国家卫健委最新的疫情通告中,提到了儿童有死亡的病例,这提醒我们对于儿童感染新冠也要高度重视。

儿童、青少年如何做好日常防护?

1、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商场、超市、医院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比如公交车、火车、飞机等,这些情况下都需要佩戴口罩,尤其是5岁以上的儿童。

在口罩的选择上,可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儿童口罩,这样能保证口罩和面部的贴合度,能起到有效的防护。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儿童使用成人的口罩,不建议7岁以下的儿童使用N95口罩,通常不要求≦5岁儿童戴口罩;

一方面因为儿童爱动,不能保证口罩和面部的贴合度,起不到有效的防护;

另一方面,佩戴口罩会增加呼吸阻力,小朋友会有缺氧或窒息风险。

对于5岁及以下的孩子,以被动防护为主,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看护人主动戴好口罩,在就医等必须佩戴的情况下,需随时观察孩子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摘掉。

2、加强手卫生

普及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从公共场所返回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等都要及时洗手。

3、日常加强防护,减少外出

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室内每日开窗通风,户外活动时尽量到开阔的公园,每天保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

4、不要一进门就先抱孩子

家长每天回家后第一件事情是洗手、洗脸、更换外套,家长如有中、高风险地区相关暴露史,一定要注意及时报备、检测核酸并进行隔离,避免和儿童的接触。儿童发病以家庭聚集发病多见,因此家长首先要绷紧这根弦。

儿童、青少年注射疫苗要注意什么?

截至2021年8月13日,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12-17岁人群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数超过6000万剂,而这一部分人群的接种工作仍然在全国有序推进中。

根据目前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于18岁以上的成人,主要不良反应以发热、局部的疼痛、红肿为主,过敏反应比较罕见,还有一部分出现了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性反应。

由于青少年心理不成熟,一个人如果出现不舒服,那么其他人很容易因为紧张或者恐惧也出现相似的症状,而这个症状并非疫苗引起的器质性疾病。

从以上情况来看,青少年接种疫苗后的安全性良好。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事项:

1、家长一定要了解新冠疫苗的相关知识(比如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后会有哪些不良反映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2、给接种医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尤其是近期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等,方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3、接种过程要全程陪护,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接种后要在接种点留观至少30分钟,同时多观察孩子,一旦表现出不舒服应及时向医生反应。

本文专家:李丛哲,唐山中心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张政,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