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网特约评论员 邓达奇
多年前,深圳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发展瓶颈已经凸显,其中土地资源的“难以为继”尤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深圳城市更新的政策机制不断优化,城市更新在推动深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城市更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出台多年以来,通过限制工改商、工改居,引导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城市更新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让深圳焕发崭新活力。
而今,如何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战略机遇?如何发挥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产业创新中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面对这样一系列历史性命题,深圳亟需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合理规划配置有限的空间土地资源,努力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初步测算,借助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手段,深圳可释放建设用地超300平方公里,这昭示着深圳营商环境的良好前景。2019年1月发布的《深圳市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规定》提出产业用地容积及容积率调整可通过新建、扩建、拆建及三种方式组合的路径实施,把所有存量产业用地纳入“提容增效”范围,如全部按此政策实施,可在不新增1平方米建设用地情况下,增加1.6亿平方米产业空间。借助集约土地的城市更新政策,11月,深圳向全球一次性集中推介逾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重点布局重大创新载体、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三大方向。
深圳各区也结合自身土地使用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城市更新的方式方法。龙岗区坚持“一体规划、连片开发、重点保障、产业优先”的总体工作思路,通过探索“工业上楼”以及M1与M0功能用地混合开发新模式,为创新型产业发展提供610公顷的用地空间;罗湖区以辖区违法建筑“零增量、负增长”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口岸经济带建设,2020年预计供应创新型产业用房20万平方米以上;龙华区提高城市更新项目30%的平均审批效率,以园区改造为立足点,累计释放产业空间约220万平方米;光明区加快推进6大连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为光明科学城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提供充足的商业空间保障。
深圳未来的城市更新政策着眼于产业空间由“不足”向“无限”的转变,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加快重点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推动出台城中村总体规划和工业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重拳出击查违攻坚,推进产业类和公配类历史违建处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鼓励产业用地提容增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我们信心满满地期待,有更多像“岗头村”这样的“扶贫村”,通过城市更新的神来之笔,蜕变为一个个具有更高水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的智慧园区,实现集体经济和片区经济的腾飞!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副研究员 邓达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