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的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8-01-12 10:03
来源: 南方教育时报

人机共生的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人工智能朗读:

 

《人机共生:智能时代人类胜出的5大策略》 (美)托马斯·达文波特 茱莉亚·柯尔比 著 李盼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版

智能时代来袭,未来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成为超级人类?当智能机器越来越聪明,人类还能干什么?哪些工作是机器无法做到的?如果你对机器正逐渐侵蚀人类工作的现状倍感忧虑,《人机共生:智能时代人类胜出的5大策略》将会告诉你,人类会在哪些工作领域战胜智能机器。

□ 常龙川

我们处于一个“与机器赛跑”“与人工智能竞争”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收银机可以提高商场和超市的管理效率,差错更少,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小了许多。计算机广泛应用后,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公司,都不必再设专门的打字员岗位,文字输入变得十分轻松。

实际上,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一开始就已经使得部分就业岗位和技能消失,就像前面提到的打字员岗位,以及过去学校里专门开设的打字课程。本世纪初,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架设于互联网体系的设备和软件,释放出更多的应用便利。

以学校为例,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网络检索备课所需的材料,查找试题库,学习同行的教学经验,而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够更为便利地查找知识。但与此同时,岗位和技能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例如,高速公路收费站过去都是由人工值守,但近几年,大部分已经替换为ETC卡及发卡机的组合。又比如,基于网络和智能系统的财务软件,已经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专业会计,这意味着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发生了贬值;ATM的大量投放,虽然让用户普遍获益,但也让银行机构减少了职员录用。

自动化、智能化应用的第三个阶段已经到了,也就是人皆共知的人工智能、机器智能时代。这一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机器”和“智能”取代知识工作者。全球最为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此前发布报告说,未来10年,专业人士、管理者、工程师、科学家、教师、分析师、行政人员的工作,都可能被大幅取代。2017年年底,马云几次在公开场合发布警告,提醒教师和孩子要懂得掌握新的能力,否则这一代孩子以及再下一代人很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对此,一些专家也发表了意见,一定程度上赞同“机器”和“智能”减少人工岗位的说法,但认为还不能完全取代,足够优秀的人才仍然能够获得生存发展空间。

以上的一些说法,在大众媒体、社交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群体显然会感到迷惑:面向未来的教育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如果人会被机器和智能取代,学习还有意义吗?要想不被取代又该如何调整?

《人机共生:智能时代人类胜出的5大策略》试图就以上问题释疑。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是全球顶级的商业思想家,提出并发起了影响全球企业界的流程再造、知识管理、注意力经济等。我们所知道的大数据、数据分析竞争,也是达文波特首创的概念。他探讨了“机器”和“智能”取代人工岗位与技能的可能性,提出了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制胜未来策略,并专门就改进教育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