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星星的故乡》亮相宁夏馆引关注,制片人易思蓉畅谈 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坚守与成长
2024-05-27 07:41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央视热播剧《星星的故乡》亮相宁夏馆引关注,制片人易思蓉畅谈 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坚守与成长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智伟)最近由中央电视台、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广电宁夏网络有限公司、宁夏聚龙盛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霍尔果斯聚龙盛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星星的故乡》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剧以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变迁为主线,讲述了当地两代人因地制宜,夯实防风固沙的生态基础,坚守传承、奋斗创新的故事,展现了西北人民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精神面貌。

正在火热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宁夏展馆以独特的布展风格,重点展示该剧的创作思想及背景,让观众全面了解宁夏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过程中挖掘保护开发黄河文化的新成果。

昨日,本报记者专访该剧制片人易思蓉,听她讲述《星星的故乡》的台前幕后,和自己对于该剧的所思所感。

易思蓉、郎伟及主创团队成员接受央视《剧说很好看》栏目主持人王曦梁采访留影。(从左至右:赵鹏涛、郭忻艳、吴其江、易思蓉、王曦梁、郎伟、熊睿玲、徐洋、孙爽)

两代人矢志不渝的创业精神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老少皆知,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温度、阳光和土壤,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1978年,宁夏栽下了第一棵酿酒葡萄;1984年,宁夏酿成了第一瓶葡萄酒。40多年来,宁夏凭借着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风土条件,造就了宁夏葡萄酒的东方酒文化。易思蓉介绍,作为国内首部讲述葡萄酒的电视剧,《星星的故乡》叙写了两代宁夏葡萄酒人如何在葡萄品种选择,到种植采摘技艺,再到酿酒的各流程环节中坚守传承、奋斗创新的故事,以此让广大观众了解广阔的祖国大西北,了解宁夏、了解宁夏葡萄酒的坚守与成长。

众所周知,葡萄酒被称为“国际语言”之一,《星星的故乡》立足中国葡萄酒产业振兴,讲述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贺兰山下的戈壁滩上,第二代中国葡萄酒人带着前人的梦想和希望,以开放包容、积极自信的新时代中国产业者形象,沟通世界、创新不止的故事,真实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成果。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人在创业中,从葡萄品种选择,到种植、采摘技艺,再到酿酒的各流程各环节,无不浸透着坚守、传承、奋斗和创新精神。”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宁夏大学教授郎伟介绍,随着2022年国际葡萄酒品牌中心落户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宁夏葡萄酒已成为宁夏对话世界、世界认识宁夏的“紫色名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和开发面积达60余万亩,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53家,年产葡萄酒1.4亿瓶,居全国酒庄酒产量首位,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综合产值达400多亿元。

艰辛拍摄展现“天下黄河富宁夏”

“拍摄的是葡萄酒的故事,但剧组全体成员在工作时间内是禁止饮酒的。这部剧中的故事几乎全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自2022年9月13日开机到今年4月完成后期制作,电视剧总制片人易珅名、总导演王飞以及全体成员,辗转宁夏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酒庄进行取景,听庄主们分享酒的故事,记录酒的文化。我们就是想把苍茫的贺兰山中两代酿酒人,从戈壁到绿洲,从产业到名片的故事展现给观众,将永不放弃、艰苦奋斗的宁夏精神传播至世界。”易思蓉表示,《星星的故乡》传递给大家是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大局观,本剧的播出,不仅会展现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身体力行呼应时代发展的理想追求,也会对促进当下年轻观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拼搏、积极向上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宁夏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和“塞上江南”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坚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加力构筑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着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和中国算力之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全面建设美丽新宁夏打下更好基础。

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闵生裕表示,贺兰山下碧空如洗,葡萄园里万紫千红。《星星的故乡》主题宏大、立意高远,故事安排合理、不落俗套,情节推进有序、扣人心弦。作为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尤其是在反映宁夏葡萄酒人创业的内容上,该剧忠于生活,是一部青年人励志奋斗的电视剧。作品在充分展示宁夏的山川之美、人情之美的同时,也展示了宁夏人的创新意识和奋斗精神,更谱写出了中国葡萄酒人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歌。

[编辑:刘晓宇]